近日,武汉大学发文表扬了一名校内医学生处理了一起航班上突发的急救事件。今年7月19日,一架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毅杰和机组人员分工合作,患者转危为安。文章对孙毅杰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用行动证明了医者的仁心。
文章发布后,大量网友为孙毅杰点赞,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一些网友认为,在飞机这种抢救手段有限的环境中,对于临床知识匮乏且没有执业资格的学生来说,患者和施救者都存在很高的风险。
7月27日,孙毅杰回忆说,那天他在回家的飞机上听到广播寻医,毫不犹豫地过去帮忙。女生精神状态不佳,说自己头晕手脚发麻,几个月前在飞机上也发作过,当时情况严重到需要备降。孙毅杰初步检查发现她脉搏细弱,神志涣散,判断这是危险信号。机组人员在一旁喂女生喝了糖水,喝完后让她躺下,随后拿来氧气瓶和急救箱。孙毅杰给女生吸氧,并测量她的生命体征,还好比较平稳。女生躺了一会儿,慢慢好转,坐起来后复查生命体征,确认已无大碍。
武汉大学发文表扬他后,虽然赢得赞誉,但也带来了一些困扰。有网友质疑他才大二,问他是否有行医证,还有人讨论万一被讹诈怎么办。孙毅杰在社交平台上回应了一些问题。他表示自己不后悔,也没有后怕。他认为,在飞机上最严重的情况是呼吸心跳骤停,这种情况他无法处理也不需紧急处理,关键是在飞机上稳定生命体征,只要掌握操作原则并动态观察即可。
孙毅杰建议,与他一样有理想的医学生们遇到类似情况时要量力而行,出手前要考虑自身能力及可能承担的后果。他所在的学院有临床导师制度,刚入学不久他就跟随一位临床医学导师学习,今年寒假还待在医院急诊科,开学后每周也会去一次。他在急诊科见过很多病人,了解危重状况下的抢救流程,能判断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因此,他有信心站出来做这件事,但提醒没有同样能力的同学不要轻易出手,以免将自己和被帮助者置于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