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浦东的刘女士最近想换新沙发,却发现处理旧沙发比买新沙发还麻烦。回收公司不收这一款,联系物业说清运要收200元,她最终放弃了。
不少市民在更新家具家电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二手家具家电的处理渠道不通畅,只能作为建筑垃圾付费清运,且价格昂贵。市人大代表陆益认为,二手家具家电清运难、收费乱的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品质,也抑制了消费意愿,建议规范清运价格并搭建旧家具家电处理平台,以激活装修和家电等消费市场。
市民林女士最近想换掉一批家具,其中有个八成新的大橱柜,她在二手平台挂了一个月,要么买家压价过低,要么因跨城搬运不便而交易失败。联系回收公司后,对方直接拒收:“这种款式卖不掉。”无奈之下,她付费250元请物业清运。
家住5楼的陈伯伯想换台新洗衣机,看中了一款参与“以旧换新”政策的品牌,但咨询客服后被告知,他家的旧洗衣机不符合回收标准,无法参与官方回收活动。物业告知需支付一笔清运费,考虑到搬运费力,他最终决定放弃换新。
废旧家具、家电在住宅小区属于“大件垃圾”,居民不能随便乱扔,基本都需收费,但收费标准并不统一。有的居民为省这笔清运费,将旧家具偷偷丢弃在小区角落,影响环境并存在火灾隐患。
陆益发现,在老旧住宅二次装修过程中,大量尚有使用价值的家具家电因缺乏规范的回收渠道,最终不得不被当作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处理,且居民还需承担高昂的清运费用,这已成为制约居民改善性消费的一大瓶颈。
大件垃圾清运的痛点在于标准缺失和渠道不畅。收费混乱让居民心里没底,目前商品房小区对废旧家具家电普遍按件收费,但清运收费价格并不统一。各小区对大件垃圾的收运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服务标准的不统一加剧了居民的困惑和不满。
记者调查发现,当小区集中堆放点堆满之后,物业通常需联系第三方清运公司派出车辆来清运,一般按车吨位收费。这个过程让居民产生疑问:谁来监管清运车辆是否装满,以及费用分摊不透明。部分清运单位与物业缺乏正式委托协议,导致双方互相推诿。
市人大代表邹彩玲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她建议建立清运单位与居民的直联机制,公开清运联系方式;同时规范清运单位与物业的《委托协议》,明确“谁收费谁负责”原则。
上海部分区域正在探索“一站式收运服务”模式,通过“收集+短驳+清运”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收费标准的透明化。居民只需通过线上平台预约,专业“无废管家”便会主动联系确认投放信息及费用标准,随后提供上门搬运服务,最终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费用结算。
陆益建议,搭建旧家具家电处理平台,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比如可以探索积分兑换模式,居民处理旧家具获得的积分可置换监理服务、垃圾清运券或停车券等实用权益。同时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将更多品类的大件家具家电纳入补贴范围,并适当放宽回收标准。
市商委表示,本市逐步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打通废旧家电家具处理置换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去年5月,市商务委牵头制定印发了《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支持4家企业认定为国家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企业,鼓励重点回收主体积极参与旧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活动,支持爱回收等企业创新“互联网+回收”等服务模式。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旧家具家电处理从“付费负担”向“资源增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