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上7点多,东营业主群里突然跳出一条消息:“你们家刚才晃了没?”没过几分钟,中国地震台网确认渤海海域发生了4.4级地震,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刚才那几秒的细微震动,语气里少了惊慌,多了几分“原来不是我错觉”的释然。
住在东营市区的小孙是第一个搭话的:“正坐在沙发上改方案,突然觉得椅子轻轻晃了一下,抬头看茶几,上面的玻璃杯在桌面上挪了半厘米,我还揉了揉眼睛,以为是加班加得头晕了。”她的话刚发出去,立刻有人附和。张姐说,她在厨房择菜时,案板上的豆角滚下来两根,当时还疑惑“这豆角怎么这么滑”,看了手机才知道是地震。震感特别轻微,就像有人在楼下轻轻跺了一脚,店里试衣服的顾客都没察觉,只有她盯着挂着的裙子晃了两下,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住在6楼的老周分享得更细致:“鱼缸里的水漾了点波纹,平时也会有这种情况,可能是楼上走路动静大了。但这次不一样,波纹是左右晃的,持续了两三秒就停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拿起手机果然刷到了地震消息。”大家把刚才没太在意的细节拼凑起来,倒有了点“解谜”的意思。
震感过去后,群里有人提议“给家里报个信”。小林说,他打电话给在垦利区乡下的父亲,老人正在看电视,说“啥动静没有,屋顶的麻雀都没飞”。小林笑着说,自己刚才有点紧张,结果老人比他淡定多了,还教育他“小地震别咋咋呼呼,真有事听村里大喇叭通知”。
住在河口区的网友也来凑趣:“我们这儿比市区震感稍明显点,我正站着洗菜,感觉脚下的瓷砖晃了一下,跟踩在轻微晃动的船上似的,也就一两秒就没了。喊我爱人来看,他跑过来的时候啥都结束了,还说我‘一惊一乍’。”
秦皇岛的亲戚也发来消息:“那边就更轻了,我表姐说正坐在电脑前办公,椅子腿轻轻‘咯噔’响了一声,还以为是椅子坏了,刷到朋友圈才知道是地震——给东营的姑姑打电话,老人家说正跟邻居在楼下乘凉,谁都没感觉,听完我们说的,还直念叨‘现在的人咋这么敏感’。”
有过经历的老住户在群里慢慢悠悠发了条消息:“渤海这边偶尔会有小震,不用太紧张。我2022年也感受过一次,差不多的震级,当时正浇花,水管子晃了晃,没别的事。”他还提醒大家,“家里有老人的,睡前检查下窗户锁扣,老房子的阳台杂物别堆太满,心里踏实点”。
群里有人翻出地震台网的数据:“震源深度40千米,不算浅了,所以地表感觉才这么轻。”“看新闻说周边这几年就两次4级以上地震,都没造成啥影响,放宽心吧。”有人还开玩笑:“这下好了,今晚能早点睡了——刚才那下,把我困意都震出来了。”
晚上8点多,群里的讨论渐渐淡了下去。有人发了张小区夜景图:“楼下遛弯的、跳广场舞的都跟平常一样,刚才那点小震动,就当给平淡的晚上添了个小插曲。”下面跟着一串“哈哈”的回复,有人说“明天上班得跟同事唠唠”,有人说“得把应急包里的手电筒换节新电池,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