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少林寺,因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而卷入尘世纷争。7月26日,有消息称释永信被带走调查。据少林寺官方网站7月27日发布的消息,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和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他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媒体多次尝试联系少林寺相关公司和郑州市佛教协会,但电话均未能接通。释永信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天前的少林寺全体僧众会议上,他的新浪微博账号自7月24日后未再更新。
在执掌少林寺26年的时间里,释永信将这座深山禅院打造成横跨文旅、影视、食品的“商业帝国”。1965年,刘应成出生于安徽阜阳颍上县的一个农家。1981年,16岁的他怀揣对武术的向往来到河南登封少林寺,拜行正长老为师,得法名“永信”。1982年,电影《少林寺》大获成功,让这座古刹尝到“流量经济”的甜头。释永信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注册商标,捍卫“少林”IP,并迅速拥抱数字化,建立官网,发布少林经典,吸引全球武术爱好者关注。
1997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此后,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涉足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领域,并通过商标注册和海外扩张,逐步构建起一个横跨多产业的商业生态。
释永信曾表示,和尚也要吃饭,这是他力推少林寺商业化的初衷。少林寺通过文化旅游、知识产权运营、大健康产业及新兴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商业”模式。文化旅游是其核心收入来源,包括实景演出、武僧团巡演及海内外武术培训学校。大健康产业方面,少林药局开发出多种产品,如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销售额可观。
然而,商业的成功也带来了信仰的困境。当少林寺的门票价格日益高昂,当寺院关联公司斥巨资竞拍商业用地,公众开始质疑,佛门清净之地是否已沦为逐利的工具?尽管释永信曾表示商业化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保护寺院文物,但巨大的利益链条和频繁的商业活动引发新的猜想。
2015年,有人在网络上实名举报释永信与多女子关系复杂,并质疑其拥有两个身份证、侵占资产等问题。有关部门调查后表示部分举报不实,有些查无实据。少林寺和嵩山景区管委会也曾因分钱不均产生积怨。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进军房地产”的质疑声。
释永信曾表示,管理好心是对社会、人类、自己、家庭的最大贡献。如今,当袈裟下的商业帝国越发庞大,当信仰与金钱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不禁要问:他又该如何真正“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