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于7月27日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围绕优化供给、畅通渠道、创新模式、强化品牌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举措,旨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方案》明确通过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水平、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及创新地方特色食品等措施,强化优质供给。此外,将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推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并结合体育赛事、文旅活动等嵌入“土特产”消费场景,丰富城乡消费体验。
在电商领域,《方案》要求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拓展本地零售供给。鼓励电商平台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培育农民主播,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并通过算法优化促进优质优价。同时,将加强冷链物流、县乡村配送体系建设,推广“店仓一体”“移动菜篮子”等便民模式,打通生鲜农产品“上行下行”双通道。
《方案》还提出建立省际产销互补合作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东部资源精准对接西部农产品销售。同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公布第四批精品品牌名单,组织专场推介和“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活动,强化品牌消费引领。文件要求强化营养健康宣传,推广“减油、增豆、加奶”理念,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推动农产品消费与健康、文旅深度融合。
为确保政策落地,《方案》强调加强部门协同与全链条监管,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质押贷款业务,统筹农产品消费与文旅、体育、健康等领域的政策联动。同时,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外贸农产品拓内销,推动质量标准衔接与“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务实举措,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为扩大农产品消费、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实,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向大市场,将拓宽乡村振兴新路,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味,点亮人们美好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