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以申请旅游签证访问印度。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消息发布后,多家印度媒体和社交媒体用户表达了对中国游客的欢迎。然而,一些人也注意到,印度对华旅游签证的申请条件较为严格,包括要求提交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的6个月银行流水,并且只能在北上广三座城市递签。
印度放开对华旅游签证的消息发布后,以新德里为目的地的搜索量瞬时增长。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表示,赴印度旅游的咨询量有所上升。不期旅行创始人谭小楠曾在2016年前往印度旅游,她认为印度是一个充满文化差异和冒险性的国家。她计划再次前往印度,但提醒游客需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单独夜行和吃路边摊。
印度“世界之窗”旅行社中国区负责人董瑞霞表示,仅两天内就收到了超过1000条关于前往印度旅游的咨询。这些咨询者主要包括曾经去过印度的中老年游客、被社交媒体吸引的年轻背包客以及参加展会的企业和个人。数据显示,在疫情前,中国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但后来的疫情和外交紧张局势影响了这一趋势。
董瑞霞认为,印度重新放开对华旅游签证有多重考量,包括旅游业复苏和缓解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安全和卫生问题仍然让游客担忧。根据数据,2023年印度接待外国游客95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7.1%。然而,与中国游客市场相比,印度已落后于东南亚国家。
董瑞霞观察到,印度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回归既充满期待又准备不足。虽然硬件设施和服务理念有所改进,但在服务标准化方面仍有短板。她认为,高端定制游的游客会感受到明显改善,而自由行游客可能仍面临挑战。
国内不同旅行社对于是否进一步开发赴印旅游产品持有不同观点。谭小楠表示,考虑到安全风险,印度不太符合该平台客户的度假需求。众信旅游则表示将继续打造印度旅游产品,并考虑加入更多南部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印度医疗和市政建设相对落后,游客仍需注意卫生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与印度之间没有直飞航班连接,旅客需要中转。尽管印度曾宣布恢复中印直航达成共识,但至今未见相关航线开航计划。
印度商界对中印合作持谨慎乐观态度。印度政府对更多中国公司与印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持开放态度,特别是在电子制造领域。市场准入是印度商界的普遍关切,希望政府简化中国技术人员的工作签证流程,加速本地化生产。
长期从事中印贸易的穆柯杰表示,印度企业既认识到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又想逐步实现多元化和本土化。印度自由职业者阿西认为,放开旅游签证或许会带动部分中国商人来印度寻找扩展业务的机会。不少在印工作的中国企业员工也注意到这一消息,但因签证申请条件较多,他们保持谨慎态度。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表示,希望印度为中国企业营造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