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育儿补贴金额还是太低 建议加大补贴力度!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直至其年满3周岁。无论是一孩、二孩还是三孩,均可申领补贴。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以享受政策,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政将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自身财力适当提高标准,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体现了对低收入群体的倾斜。这些措施旨在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鼓励生育。
携程CEO梁建章对该政策表示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全面生育福利的起步,令人鼓舞。然而,他也指出,与高昂的育儿成本相比,目前的补贴金额仍然较低。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梁建章建议,应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具体政策建议包括:每月给予每个一孩1000元补贴,二孩2000元,三孩及以上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16岁或18岁;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以上家庭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全免(特别富裕的家庭可以设定一个封顶补贴上限);购房补贴方面,可以通过按揭利息返还进行补贴,例如,二孩家庭房贷利息的50%可获得补贴,三孩以上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不超过一个封顶补贴上限)。
假设每年出生人口1000万人,梁建章认为,以上补贴金额约占GDP的2%-5%,虽然每年需要投入几万亿的补贴金额,但为了将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这是必要的。大规模向育儿家庭发放补贴短期内会增加婴幼儿用品的需求,长期则会增加对电器、汽车、房屋、教育、通信、旅游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刺激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增加就业机会。从长远来看,人口的增加能够提升中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率已从2016年的12.95‰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6.39‰,2024年微升至6.77‰但仍处低位。自2017年起,中国0-4岁人口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滑。2022年,中国0-4岁人口数量占比从2017年的5.96%跌落至4.31%。人口老龄化加速形成双重压力:据世界银行与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5%,分别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美国3个百分点,逼近日本20年前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人口老龄化情况也将向发达国家靠近。少子化与老龄化叠加导致抚养比失衡,预计2050年每1.3名劳动者需赡养1名老人,这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工作人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税负。
梁建章从国际和国内的经验来看,认为育儿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但力度要够大。他以韩国为例,2024年韩国生育率为0.78,全球倒数第一。面对生育率的断崖式崩塌,韩国全面升级育儿补贴:一孩家庭在孩子出生头两年最高可获约合人民币32.8万元的补贴,三孩家庭购房可获约合人民币49.6万元的补贴,四孩家庭额外还有约合人民币24.9万元的教育基金;公立托儿所和幼儿园费用全免,私立机构补贴最高达每月约合人民币1500元。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2024年,生育率从上年的0.72反弹到0.78,出生人口增长3.1%,结婚人数增长14.8%。数据表明,当补贴力度达到家庭育儿成本的20%-30%时,可能产生显著激励效应。
生育率对一个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人口结构和社会稳定。适度的生育率能够为国家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合理的生育率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增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一个稳定的人口增长模式能够为国家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供合理的规划依据,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康的生育水平还能保证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梁建章认为,通过中央财政把更多的福利给予养育孩子的家庭,既有利于提高生育率,也有利于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