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超大型城市,其生命线——密云水库,在极端天气下总是充满挑战。暴雨来袭时,水库水位迅速上升,泄洪指令随之下达。无数“守水人”与洪峰展开惊险赛跑,用精准的数据和不眠的坚守,为2000万市民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
2025年7月27日15时,密云水库启动泄流,以应对未来可能更猛烈的降雨。这一操作不仅是水利工程的物理操作,更是对城市韧性的一次极限测试。在这场战役中,褚旭是关键角色之一。他每次报送数据和提出决策建议都直接关系到下游数百万人的安全。
褚旭毕业于自动化专业,2016年进入水务系统。起初,他或许被看作一个“门外汉”,但他迅速将电气控制的严谨逻辑融入水利管理。2025年夏天,他在例行巡检中敏锐发现闸门启闭机的异常,及时组织抢修,避免了一场潜在的设备故障。这种技术与直觉的结合,使他在2022年从具体的机闸操作转向宏观的防洪调度。他通过深入学习水文资料,熟悉水库的每一寸脉络,并提出精简防汛预案的建议,提高了决策效率。
2023年7月的历史性暴雨是对褚旭能力的真正考验。当张家坟水文站的洪峰流量突破1430立方米/秒,创下历史新高时,褚旭和他的团队已连续值守了149小时。他们每小时更新洪水预报数据,编制会商文件,发送上百条雨水情信息。最终,密云水库成功削峰100%,拦蓄洪水1.248亿立方米,将下游风险降至最低。
此次泄流是北京市水务系统的一次总动员。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各区水务局以及一线巡查人员紧密合作,形成了严密的防汛网络。顺义区水务局的巡查人员在潮白河沿线劝阻垂钓、戏水等危险行为;平谷区五座水库协同调蓄,黄松峪水库甚至达到了历史最高泄流量;武警官兵连夜奋战,构筑堤坝,确保安全。
密云水库管理处潮河管理所副所长郝邺和他的“追水头”团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必须跑在水头前面,记录水头抵达时间、测算水流速度,确保行洪通道畅通无阻。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承诺。
褚旭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还不断创新,将防汛预案修订得更加高效实用。如今,他开始带徒弟,将宝贵的经验和责任感传承下去。密云水库在这次强降雨中拦截了上游全部洪峰,削峰率高达99%,这离不开像褚旭这样的“守水人”的专业与奉献。
密云水库承载着北京的生命之源,背后是几代水务人的默默坚守与智慧传承。从1958年的肩挑手提到如今的智慧水务系统,每一次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毫米波雷达、AI洪水预报模型等先进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防汛调度,提高预警提前量和计算效率。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那些在风雨中坚守的“守水人”始终是城市最坚实的防线。他们是无名英雄,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编织首都的水安全网,守护城市的脉搏。作为城市的居民,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远离河道,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