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乐法师,原为洛阳白马寺方丈,于7月29日被礼请担任少林寺住持。这一任命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过少林寺两序大众的民主评议,并履行了相关程序。
2005年11月,时年39岁的印乐法师在白马寺大雄宝殿前正式升任方丈。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地位显赫。然而,印乐为人低调,鲜少出现在媒体上。直到网络社交软件兴起后,人们才逐渐从游客的帖子中了解到这位方丈的一些事迹。
印乐法师秉承“农禅并重”的传统,带领僧众翻土种麦,甚至亲自操作推土机和挖掘机。他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分享了一个收麦子的故事,表示这是佛教融入中华大地的具体体现。白马寺会将收获的麦子、黄豆和蔬菜等送给游客和信众,结缘大众、感恩社会。
印乐主持白马寺期间,专注于弘扬佛法,坚持不走商业化道路。他规定僧人每周一三五集中学习,并邀请高校专家教授给僧人讲课。他还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商标局对宗教古迹立法保护,杜绝对佛教名寺的各种类型的商标注册,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
有游客感叹白马寺完全没有商业化,寺内连一瓶水也买不到,但有免费茶舍供人解渴。另一名游客分享了自己在白马寺的经历,表示这里的质朴和真诚让人感动。
印乐俗名尹清全,1966年生于河南南阳桐柏县。16岁时,他在桐柏山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并在中国佛学院深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后任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2003年,他受协会委派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两年后荣膺方丈。
在印乐任内,白马寺不仅专注于自身的本职,还推动了国际佛教文化交流。2005年,中印签订协议,在白马寺修建一座印度风格的佛殿。印乐还计划在白马寺西边建设国际佛殿荟萃苑,展示各国代表性佛殿。他多次赴海外弘法,促成多名海外佛教界人士投资国内慈善事业。2013年,由于在中泰、中缅佛教交流中的突出贡献,印乐被授予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以及缅甸政府年度宗教勋章。
印乐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去做,更好地维护、保留、传承佛教传统和文化。听到游客说“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他们感到非常快乐和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