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涅槃重生,东风日产N7“小胜”背后的大变化 转型初见成效!东风日产N7自4月上市以来,市场表现持续火热。50天内大定突破2万台,打破合资新能源车型速度记录。6月销量达6189辆,环比增长104%,成为合资纯电车型销冠,并在7月连续多周获得10-15万中大型纯电轿车冠军。
以6月零售数据为参照,小米SU7销量23225辆,小鹏P7+销量6700辆,阿维塔06销量5842辆,蔚来ET5T销量5103辆,而海豹06 GT、汉EV、极氪007等车型均未突破5000辆。N7不仅超越了许多新势力及自主品牌主力车型,还使合资新能源产品重回国内销量榜前列。
N7的热销给东风日产经销商注入了活力和信心。例如,某地销冠在两个月内售出118台N7新车,销售产值达到1500—1700万,个人奖金突破六位数,显示出终端成交热度。
然而,一年前东风日产正处于销量“三连跌”的谷底,团队士气低落,市场对其新能源转型持审慎甚至悲观态度,甚至有人认为合资品牌可能在中国终结。如今,N7的成功打破了质疑,成为合资阵营中首个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新能源车型。
N7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东风日产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改造。过去一年,东风日产高管强调要焕新思维方式,切换操作系统,学会打造爆款的能力。公司内部达成共识,希望从制造型企业转向科技型、用户型企业。为此,东风日产推动了一场贯穿全价值链的认知革命。
通过实地调研不同领域的优秀公司,如华为、字节跳动、腾讯、科大讯飞等,东风日产拓宽了视野。在实操层面,引入华为IPMS整合产品营销操盘机制,将营销从to B的经销商逻辑转变为to C的用户逻辑。“新能源品牌中心”成立,作为改革“特区”,重新梳理业务流程,迅速完成5款新能源车立项。
品牌与用户关系也得到重构。多位高管入驻社交平台,用用户听得懂的语言进行真实交流,风格活跃。N7项目中,东风日产充分聆听中国用户的声音,深入调研需求和痛点。构建了一支400人的内部用户体验官队伍,举办上百次共创活动,搜集到的意见建议超2000条,其中多条已被采纳并应用到新车项目中。
N7推出后,很多人认为东风日产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具体体现在越级空间表现、越级配置以及业内首个搭载“全域智能防晕车系统”。用户调研反馈显示,座椅舒适度与家庭场景关怀成为高频好评点,验证了东风日产“以客户为中心”的商品定义已有效落地。
认知觉醒和突破还带来了体系的蜕变。研发体系重塑上,东风日产发布GLOCAL模式,结合全球化和本地化,进化出原创化能力。早在2003年,东风日产就在中国设立独立技术研发中心,积累了丰富的整车开发经验。N7是合资公司首次自主开发、主导以及全球销售的新车型,东风日产能决定99.9%的内容,只有基础定位和造型由外方负责。GLOCAL开发模式形成全流程敏捷机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至18个月。
东风日产还针对新能源销售渠道进行了全面转型升级,成为首个采用订、交、服分离渠道模式的合资品牌。目前,已在布局超过100家零售交付中心和超过500家零售中心,并计划扩充至1000家零售与交付中心。
东风日产的目标是成为“合资新势力”,将合资体系的深厚积淀与中国市场的敏捷创新融合,锻造出具备全新竞争力的行业新物种。尽管N7取得成功,但月销6000辆只是阶段性的小胜。实现3个月以上的持续热销才是关键。东风日产已在产能与营销两端迅速行动,召开供应链增产大会,调整产能计划,缩短交付周期。
下一步,东风日产的重点是从一个爆款到多个爆款的跨越,通过平台化技术复用、强化生态协同、提升用户运营与渠道效率,实现社群裂变和口碑传播力的倍增。此外,燃油车基本盘也要破局,核心策略是油电同智,打造极致的成本竞争力。
回顾东风日产过去一年的转型历程,体系能力的迭代升级和操作系统的焕新再造不仅是N7成功的基础,也为未来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在这场以时间换空间的改革进程中,“速度”成为关键词,组织机制的高效运作贯穿始终。东风日产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合资车企提供了转型样板,也证明了合资车企在新时代依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