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部省份经济增速表现亮眼。湖北GDP同比增长6.2%,在全国排名第三,在全国GDP前20强省份中位居首位。此外,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四个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磊认为,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中部地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对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持续建设,企业会优先考虑交通便利性,中部地区被选中的几率更高。
然而,同在中部地区的山西GDP增速仅为3.8%,排在全国末位。但与自身相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9%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3.8%,进步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超6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目前有20个省份跑赢平均增速,尤以中部省份数据亮眼。具体来看,湖北GDP以6.2%的增速排在全国第三,仅次于西藏和甘肃;河南GDP同比增长5.7%,安徽、江西、湖南同比增长皆为5.6%。这五个省份不仅GDP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也都高于年初设定的全年经济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伴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中部地区的区位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有望迎来更多发展利好。未来几年,无论是交通基建规划投资还是相关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部地区都可能迎来更大力度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湖北经济增速领跑的原因在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增长28.4%;消费端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新能源汽车、家电销售增长超40%。湖北位于“中部之中”,九省通衢,且现有对内、对外交通软硬件基础设施便捷,这些都是其经济增速领先的基础。此外,县域常住人口占全国超半数,近年湖北县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支撑了全省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山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正在经历较长期的产业转型。煤炭产业边际收益递减明显,导致当地GDP增速相对较低。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通屏指出,这种经济产业背景下,山西成为人口净流出省份,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王磊表示,能源依旧是山西的一大优势,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和产业化发展,提升能源产业附加值。当前,山西需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力量,并通过多方协同,推动新型能源类产品的普及推广,从而实现成本下降,扩大产业规模。
中部省份经济增速整体亮眼,但内部也存在冷热分化。湖北凭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保持领先,而山西则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但也在逐步积累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