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直不起腰?患上基孔肯雅热到底有多痛? 疼痛可达7-8分!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首次于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该疾病的名称来源于当地语言,意为“弯腰驼背”,形象地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种症状是基孔肯雅热与其他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的主要区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佘鹏解释说,基孔肯雅热急性期的关节疼痛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但通常略低于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剧烈程度。使用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衡量的话,这种疼痛大约在7-8分左右,足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对称性的关节疼痛和肿胀,这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造成的。炎症不仅引起疼痛,还会限制关节活动,例如握拳困难或行走不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为普通关节炎导致延误治疗。
部分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可能会经历持续数日至数月不等的慢性疼痛阶段,这种疼痛类似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酸痛、隐痛,有时伴有晨起时关节僵硬的感觉。通过专科门诊随访及规范用药,这种慢性疼痛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友鹏提醒公众,如果突然发烧并伴有手腕、脚踝等小关节肿胀发热以及红疹等症状,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如果有近期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的历史或是有明确的蚊虫叮咬记录,应主动告知医生,以便于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