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发出新型介电薄膜 助力电子器件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减少电子废弃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上发表。
电子废弃物的增长速度惊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闭环回收技术能在回收过程中保持材料质量,对于减轻全球环境负担和建立循环经济至关重要。
目前,虽然在部分塑料的闭环回收方面已有成功尝试,但这些方法通常能耗高或需使用苛刻化学品。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具有选择性和温和的工作条件等优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潜在方案。然而,设计可闭环生物回收的材料对生物制造、生物解构及其兼容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俞书宏团队将“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新兴生物制造策略与特异性的酶降解过程相结合,成功设计并制备出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复合介电薄膜。
专家认为这种新材料在可持续电子器件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基于该薄膜加工的电子器件不仅信号传输损耗显著低于商用环氧树脂基底,而且成本相当,同时能显著降低对人类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结合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和酶降解的闭环生物回收策略,对开发下一代可持续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