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多头集体出逃,从“溢价疯抢”到“抛售避险”。北京时间7月31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跳水,最低跌至4.33美元/磅,较前日收盘重挫21%。伦铜和沪铜也跟随下跌,分别收跌0.8%和1.3%,价差急剧收敛。
触发纽约铜价崩盘的是超预期的铜关税政策。白宫于当地时间7月30日发布公告,宣布自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等产品征收50%关税,但精炼阴极铜、废铜等原料意外豁免。这一“分类收税”与7月9日特朗普“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的笼统表态形成巨大落差。此前市场担忧“无差别打击”,疯狂将全球铜库存搬向美国;如今清单落地,巨量现货瞬间失去去向,多头踩踏出逃。
交易人士表示,白宫此次不再采用一刀切高关税,而是精准锁定半成品及下游衍生产品,这意味着空调铜管件、光伏逆变器铜排、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均难逃清单。年内因关税政策扰动引发全球铜库存转移,市场不确定性带来恐慌,铜价演绎逻辑和产业供应链都面临重构。
具体根据白宫公告,美国将自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产品(如铜管、铜线、铜棒等)及铜密集型衍生品(如电缆、连接器等)征收50%关税,但铜矿石、精矿及废铜等原材料暂不受“232条款”或“对等关税”约束。美国还将依据《国防生产法》要求25%的美国产高质量废铜在本地销售。从2027年开始,25%美国产铜矿石和精矿等生产原料需要在美国销售,这一比例将在2029年提高到40%。
上述政策较此前市场预期的“全面覆盖所有铜产品”范围明显收窄,导致前期因“抢运潮”积累的美国库存快速消化预期落空。随着市场预期反转,多头套利逻辑也由此崩塌。程序化卖盘和多头踩踏同时出现,此前多头交易的是精炼铜短缺预期。
据不完全统计,因关税预期扰动,年内COMEX铜价已经历至少三轮上涨。今年2月中旬起,美国关税预期引发了全球铜库存“大西迁”。其间,伦敦铜价与纽约铜价差距持续拉大,套利资金涌入,贸易商也赶在关税落地前大量进口铜到美国来赚取更多利润。截至7月30日,COMEX铜库存高达25万吨,而今年2月还不足10万吨。LME的铜库存自2月中旬以来锐减,约从27.09万吨下降至7月初的9万吨左右,降幅超64%。
7月份,特朗普首次确认铜关税时,COMEX铜期货再度跳涨,最高触及5.96美元/磅,刷新历史高位。这一决定引发了最后一波将铜运往美国的抢运潮。如今,随着套利驱动的终结,铜库存被运往美国的操作或将告一段落。行业人士预期,此前在长途运输中的电解铜,由于失去关税套利空间,可能重新评估去向。
澳新银行研究部门指出,市场原本普遍预期美国对铜的关税将适用于原生金属,导致在预期的关税生效日期之前大量铜涌入。现在美国商品交易所仓库中的约25万吨铜库存可能会被重新出口至国际市场,铜价因此面临下行压力。据中银国际期货研究咨询部有色高级研究员刘超统计,今年美国进口铜量预计大幅攀升,根据美国1~4月的铜进口数据,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136万吨,远高于去年的90万吨。过多的铜流入美国将导致COMEX仓库铜库存快速增加。未来过剩的铜将回流至全球市场,对铜价构成下行压力。
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铜市场供应链造成的扰动还在继续。关税落地后,全球铜供应链或面临重构。美国市场上,关税落地后铜价飙升,或推高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成本,部分企业可能转向国产替代或调整供应链。高关税政策改变全球铜的物流格局,智利等主要铜出口国或将更多货源转向亚洲和欧洲市场,进一步影响全球铜供需平衡。
短期来看,美国国内铜材市场将继续消化前期大量进口铜所积累的库存。由于前期“抢进口”的铜数量可观,这些库存将在一定时间内满足美国国内部分需求,使得美国铜进口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本土将近50万~60万吨/年的铜材刚性进口需求会逐渐显现,进口铜量在未来有望回升,但回升幅度将受到关税成本以及全球铜供应格局变化的制约。
国内现货市场上,7月31日上海保税区市场国际铜现货价格为69768元/吨,下调893元/吨。沪铜期货价格持续回落,缓解了此前高涨铜价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的负担,但价格波动风险依然存在。市场高波动背景下,企业需要紧密关注COMEX铜、LME铜和沪铜之间的价差变化,尤其是中间贸易商需做好双边头寸风险管理,在价差稳定后,铜价才可能出现趋势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