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与短视频的镜头下,中国文化正以新的方式走向世界。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寄明月》的扇舞、《原神》的二创作品以及通过直播技术重现的敦煌壁画,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当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图景。
如今,优质文化内容的海外传播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潮,达人和IP在国际视野里落地生根,经纪机构和平台也纷纷“出海”寻求发展空间。日前,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25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会上,“文化出海·乘风破圈”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分享交流了成功案例的经验,探讨了用直播与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层路径。
文化“出海”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对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与创造性运用。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在全球走红,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文化传播规律的绝佳样本。这些作品以现代视觉语言重构传统神话,精良制作激活高认知度IP,最终突破文化壁垒,为传统文化IP的数字化传播开辟和培养了新的场景和受众群体。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研究员赵瑜佩指出,游戏中对“英雄成长”“反抗宿命”的叙事是跨越文化的共通情感;游戏对《西游记》IP的现代化改编,则让东方美学有了更易被接受的表达载体。这种“共通情感+文化特色”的组合,正是内容驱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密码。赵瑜佩进一步提到,文化“出海”已呈现出几个规律性变化:内容为王的本质不变,但需与时代转型深度绑定;表达方式革新要针对不同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情感偏好进行“立体画像”;平台策略优化则离不开AI技术赋能,通过算法精准匹配内容与受众,让文化传播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滴灌”。
直播与短视频作为文化传播的“轻骑兵”,其灵活性与互动性为规律的落地提供了绝佳载体。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李新祥认为,这类内容的传播逻辑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迭代,一方面,多元化与垂直细分的内容满足用户喜新厌旧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交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的深化成为必然趋势,VR直播、弹幕互动等形式正在重构文化传播的参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根基,如何让这棵“古树”在海外开出新花,考验的是载体创新的智慧。酷狗文化自2022年起成立热门歌曲“出海”项目,通过多种音乐“出海”模式,成功将中国音乐推广到海外。腾讯音乐—酷狗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罗旭红表示,成功的关键在于直接在海外宣推中文原版歌曲或把热歌进行外文改编,保留旋律的同时用外语演唱,提高歌曲在海外的渗透率。
哔哩哔哩(B站)的探索则更贴近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习惯。作为汇聚大量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社区,B站积极创新传播方式与载体,搭建起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互鉴“数字桥梁”。B站执行总编辑吕夏池表示,青年创作者赋能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激发了交流互鉴活力。B站致力于打造精品内容,通过纪录片、国创动画、跨年晚会等内容打破文化壁垒,传播中国之美。
当内容创意与载体创新形成合力,技术支撑与传播策略的优化便成为决定文化出海“深度”与“广度”的关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讲师邢琦娜指出,素人和KOC的传播影响力远超预期。趣丸科技副总编辑郝思佳将文化“出海”的挑战比作“三座冰山”:创作冰山、语言冰山和传播冰山。他们希望通过AI降低网络表演的技术门槛和创意门槛,提升内容生产力和互动体验。
从“黑神话”的江湖,到汉服妆容教程;从国风音乐的改编,到榫卯工艺的拆解,中国文化“出海”的故事,正在直播与短视频的镜头下不断续写新的篇章。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既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也需要对传播规律的洞察;既需要创意的火花,也需要技术的支撑。当内容的温度、创新的力度与技术的精度形成合力,中国故事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