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对乘客知情权的尊重,不仅容易导致心理落差,还可能引发矛盾,带来信任危机。近期,有网友反映购买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在商务舱车厢内,但座椅与商务舱其他座椅明显不同,感到尴尬。不少网友戏称这些座位为“低人一等座”。
虽然这是调侃,但反映了乘客的心声。同一个车厢内的不同待遇,让一些乘客感到不适。高铁推出“商务座+一等座”的混编模式有其合理性,比如通过灵活调度运力资源,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商业利益,避免车厢空置浪费。铁路12306客服解释说,部分列车在编组时可能无法设置足够多的商务座,因此出现了“混编”情况。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争议。同一车厢内提供不同的体验,是否考虑了乘客的感受?人为划定的隐形分界线,将乘客出行体验切割成两种迥然不同的图景,不仅一等座乘客感到不满,商务座乘客也可能质疑自己的高票价是否值得。此外,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也容易导致矛盾和信任危机。
混编模式还可能引起服务上的争执。在同一车厢内,硬件配置、服务标准乃至空间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时,相关乘客的尊严感会受到影响。这种心理落差不是矫情,而是对公共服务层级化的不满,对被差异化对待带来的痛感。
当然,也有个别网友认为花少钱享受同等环境是好事。但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同一环境中出现的服务分级并不妥当。他们的诉求需要得到尊重,反应需要得到抚慰。高铁提供的出行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应以人的体验为尺度,在效率与尊严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商业利益与乘客体验之间找到最优解。高铁的速度不应成为衡量公民权利高低的标准。推出“商务座+一等座”的混编模式,暴露出设计上的瑕疵,更反映出高铁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能否更大程度尊重乘客的正当需求。
铁路12306客服表示,如果一等座车厢内还有空座,乘客可与乘务员协商进行调换,并会将相关意见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馈。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理解乘客的需求,并通过优化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乘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