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车企2025年下半年首份月销量榜单揭晓,新势力排名再次发生变化。按单品牌销量来看,7月交付榜前三名是零跑(50129辆)、问界(40753辆)和小鹏(36717辆)。零跑月销首次突破5万台,问界全系交付超4万辆,贡献了鸿蒙智行八成以上销量,小鹏创下历史新高。“增程三强”格局被打破。
第二梯队的竞争更为激烈。理想(30731辆)、小米(>30000辆)和蔚来(21017辆)分列四至六名。理想今年首次掉出新势力前三,小米月销首次突破3万台,蔚来整体销量没有继续增长,但乐道L90的积极定价让公司港股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上涨27%。
除了新势力,自主品牌也值得关注。比亚迪依然领先,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49万辆。吉利紧随其后,前7个月卖出165万辆。奇瑞成为新三强,前7个月销量148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占到46%以上。自主三强不仅比拼销量,更在技术和全球化布局上展开全面竞争。
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中,深蓝7月交付超2.7万辆,继续领先埃安(26557辆),成为该赛道的销量冠军。极氪(16977辆)一改上个月环比同比双双下滑的颓势。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14180辆)、腾势(11375辆),以及岚图(12135辆)、阿维塔(10062辆)、魏牌(10045辆),都超过了“月销一万辆”的红线。
尽管6月冲完销量,7月通常是传统淡季,但当前新能源车市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小米汽车因YU7发布引发高度关注,但股价下跌11%,反映出市场对其产能瓶颈的担忧。问界(赛力斯)下跌6%,理想汽车(H股)下跌3%,这些变化说明即使是头部玩家,稍有不如预期,资本市场也不会手软。
从7月新势力销量来看,零跑、问界、小鹏稳居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差距继续拉大。零跑汽车的销量今年稳步上升,首次突破5万台大关。零跑的优势在于控本能力和海外布局,销量结构相对均衡。即将于8月开始交付的B01被寄予厚望,如果表现超预期,零跑在国内的销量有望接近60万辆,加上海外市场预计的6万辆,整体销量将突破60万辆大关。
问界7月全系共计交付40753辆,在鸿蒙智行(47752辆)中占比85%。尽管连续几周都是新势力销冠,赛力斯的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却下跌了6%。这背后可能与赛力斯即将进行的港股上市有关。问界未公布具体车型的销量,但从上个月的情况看,M8、M9合计卖了3.5万辆,高于奔驰GLC、宝马X5和奥迪Q5L的月销量总和,表明问界在中高端SUV市场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小鹏7月交付3.7万辆,排名从上个月的第四升至第三。这个成绩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过去两个月,小鹏连续推出了M03 Max和G7两款新车。然而,小鹏的品牌向中高端市场拓展难度加大,6月底小米YU7发布后,原本承载着小鹏“冲中高端”任务的G7主销版本价格定在了20万以下,这让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五个交易日跌了7%。
对于第二梯队的新势力来说,如何抓住机会迎头赶上是关键。理想汽车作为增程领域的老玩家,7月交付新车30731辆,排名暂列第四。理想i8作为公司在纯电市场的关键布局之一,承载着扩大市场份额的期望。但i8面临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定价策略上能否被广泛接受,面临极大考验。
小米汽车7月交付“超30000台”,在新势力中排名稳定在第五。小米SU7车主对品牌的忠诚度和期待很高,但小米需要关注如何将此转化为持续的“买单”,并不断提升智驾等核心技术的用户体验。小米YU7进军的“20-40万元SUV市场”是一个高手如云的赛道,预测显示小米汽车的交付量将在2024年13.7万辆的基础上,于2025年达到38.9万辆,但前提是解决产能问题。
蔚来7月交付21017辆汽车,排名第六。乐道L90定价积极,市场看到了管理层背水一战的决心。蔚来品牌可以专注服务对品质有更高追求、价格不敏感的群体,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乐道品牌则可以走性价比路线,切入主流家用市场。这种分层策略为整体销量的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也在新能源车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蓝汽车7月交付27169辆,凭借增程领域的优势加上高性价比,在竞争最激烈的10-20万级市场实现了后发制人。埃安7月交付26557辆,凭借高性价比抢占大众化市场份额。极氪7月交付16977台,逐渐巩固了自己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和腾势分别交付14180辆和11375辆,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同比增长102%。
展望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将迎来更多新车和技术的扎堆上市。竞争不仅仅是销量的数字游戏,还包括技术创新、产能管理、品牌建设、多元化布局和盈利能力的综合能力。未来几个月,新势力需要在消费者和投资者面前展现出超出预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