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市场资金动向及国际形势,A股市场在2025年下半年至2030年的中长期走势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与政策托底是震荡上行的基础。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符合预期,但内需放缓压力显现。财政赤字率或提升至4%,专项债规模增至6.5万亿,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这种“财政发力+货币宽松”的组合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底部支撑,预计上证指数3000点以下空间有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政策不断加码,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科创板扩容与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松绑,直接推动科技板块占比提升至35%以上。家电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文旅、医疗)等内需刺激政策将带动消费板块估值修复。
资金面重构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外资回流预期增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此前两年的净减持局面。北向资金重点加仓半导体、电池等科技板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股持仓市值显著增长。若A股纳入MSCI权重提升至25%,预计将带来约200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入。社保、险资等机构投资者加速布局,险资调研频率提升近两成,高股息央国企、科技成长股成为配置重点。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理财子公司等渠道入市,预计全年增量资金或达2万亿元。
科技突围与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力。华为海思半导体、大疆无人机等科技巨头分拆上市预期升温,若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鸿蒙智行)登陆科创板,首期募资超千亿可能拉动半导体板块估值提升20%-30%。低空经济立法落地、AI大模型商业化提速(如DeepSeek开源)等政策催化,将推动无人机物流、算力租赁等细分领域爆发。中国在半导体设备(自给率超40%)、绿色能源(风电装机占全球50%)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加速,叠加“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相关企业盈利增长确定性增强。例如,稀土、锂电等关键金属供应链主导权部分对冲了地缘政治风险。
外部不确定性仍然需要警惕。中美关税博弈虽阶段性缓和,但特朗普若再次执政可能升级对华技术封锁,半导体、AI等板块估值或承压。美股调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原油、铜)可能通过情绪面传导至A股。内部结构性压力也不容忽视,房地产债务化解进度(如碧桂园重组进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需密切关注。若债市杠杆破裂或引发跨市场流动性冲击,需警惕类似2015年的波动重演。
2025年下半年,市场预计在3200-3600点区间震荡。下半年随着PPI转正(预计7月)、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上证指数有望突破4000点,科技(AI算力、低空经济)、消费(家电以旧换新)、高股息(央国企)三条主线轮动主导。2026-2030年,A股将进入“新质生产力爆发全球化定价”阶段,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0%-12%,2030年总市值或突破200万亿。投资者可聚焦“政策确定性+科技成长性”双主线,例如人形机器人、6G通信、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
A股已进入政策红利释放与基本面修复的共振期,短期震荡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建议投资者采取“核心+卫星”策略:以高股息央国企、消费龙头为底仓,同时超配半导体、AI、低空经济等成长赛道。若风险可控,2030年A股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市值规模逼近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