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近期在加速清空内地资产,不仅打折促销力度大,连香港的婚房老宅也不放过。从大湾区400套房源骨折价倾销,到北京豪宅刚交房就七折抛售,再到香港深水湾的传奇别墅疑似挂牌,每一步都显示出“急变现、快离场”的意图。
东莞海逸豪庭的房子去年5月还能卖到4.4万-6.8万/平方米,今年6月直接腰斩到1.8万-3.6万,甚至有房源挂出1.4万的低价。惠州泷珀花园的小户型单价不到9000块,比备案价跌了四成。这种折扣力度看似割肉大甩卖,但李嘉诚这些项目都是早年以超低价囤的地。例如,北京御翠园2001年的拿地成本才1750元/平方米,如今即使卖7万/平米也是血赚40倍;惠州地块当初楼面价每平米才几百块,现在打六折照样盆满钵满。
实际上,打折只是表面现象,本质是收割囤地红利并套现跑路。内地房地产市场早已变天,政策卡死“三道红线”,新房限价,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李嘉诚手里那些“龟速开发”的老盘如东莞海逸豪庭拖了28年还未完工,如今市场下行,这类项目首当其冲,不如五折清仓。
此外,地缘风险也促使他加速变现。今年3月,他试图将全球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关键码头)卖给美国资本,结果触发中国反垄断审查,还被外交部点名需经批准。在这种敏感关头,加速变现内地资产既能规避政策风险,又能腾挪资金去更“安全”的地方。
抛售内地房产套现的资金正疯狂扑向东南亚基建和科技新能源领域。比如越南胡志明市的智慧港口、泰国物流网络,规模超过300亿美元;押注氢能储运、创新药研发的投资占比已达到45%。英国市场的布局也在调整,从过去的房地产转向供水、供电等现金流更稳定的公用事业。
这场大甩卖暴露出他的终极算盘:把资产变成现金,方便财富传承。97岁的李嘉诚家族资产高达1.2万亿港元,但内地占比已缩水到25%(约3000亿),而欧洲占60%以上。现金显然比房产更容易分配。儿子李泽钜接手后,简化业务体系,公司重组,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并甩掉开发周期长的地产项目。连深水湾老宅(估值65亿)都敢50亿急售,可见家族财富流动性优先。
回头看“五折也要卖”,根本不是亏本生意,而是一场精准的资本逃亡。在内地楼市政策、竞争环境、增长预期的多重挤压下,李嘉诚选择用骨折价加速撤离。普通人只看到“豪宅打五折”的噱头,却忽略了背后冷酷的商业逻辑:当一个商人连祖宅和老本行都能甩卖时,说明他已经判断这里再也榨不出最后一个铜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