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特朗普签署《遏制芬太尼法案》时突然转向镜头:“中国帮了我们大忙!”这句话让台下缉毒局长当场变脸。要知道半年前,他还把芬太尼危机作为对华加征20%关税的理由。甚至,黄仁勋在中国的行程中宣布对华解禁H20芯片,这也反映了特朗普之前的访华意愿。
这种反常举动背后是稀土见底的军工危机与2000亿美元订单的政治豪赌。2025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中方承诺两年内新增采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涵盖能源、农产品和制成品。但疫情冲击加上美国出口竞争力不足,最终完成率不足七成。尤其在能源领域,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比卡塔尔贵30%,中国企业自然转向更优惠供应商。
今年6月白宫突然宣布正筹备“数十名CEO随行”的访华团,模式复制其5月中东之行,那次特朗普带30名商人拿下2万亿美元订单。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能源巨头占代表团半数,目标直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2017年该项目曾获中石化430亿美元投资,成为特朗普任期最大政绩招牌。
美方将8月12日关税休战到期日称为“灵活期限”,财长贝森特暗示可延期换取采购承诺。特朗普态度急转的真正推手是一份五角大楼的危机报告,报告显示美军工稀土库存仅够维持60天,而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澳大利亚智库测算美国重建稀土链需5年,但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等不了。
6月26日中美达成的协议暴露美方软肋:美方取消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中方仅恢复限定民用领域的稀土出口。即便如此,美国商务部仍如获至宝,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喊话:“只要中国交付稀土,我们就取消制裁。”这种不对等交易被《华盛顿邮报》嘲讽为“举白旗式谈判”。
中国的反制远不止出口管控。稀土出口追踪系统上线后,美企每笔订单需经终端用户核查,防止军转用。当特斯拉上海新厂打下地桩时,中国海关正扫描美国龙虾船检疫证——用市场杠杆替代政治喊话,这才是贸易博弈的高阶玩法。
特朗普在芬太尼问题上的态度反转堪称教科书级政治表演。今年2月他还指责“中国提供所有芬太尼原料”,对华加征20%惩罚性关税;五个月后竟在签署法案时公开致谢:“中国在迈开大步协助我们。”转折点是中国7月17日实施的新版芬太尼前体出口管制。这场“变脸”背后是冰冷的选举数学。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美国芬太尼致死人数从2018年2.9万飙升至2023年7.6万。特朗普急需禁毒政绩安抚选民。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联邦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每天利息支出就达27亿美元。中国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最新数据是4月份持仓量降至7570亿美元。若中国持续抛售,可能引发美债收益率飙升,直接冲击美国财政体系。特朗普的访华计划藏着债务解套意图。2024年美债遭遇中日同步减持,日本单月抛售500亿美元,中国全年减持573亿。
当沙特、巴西等37国申请加入金砖机制,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日交易量破100亿卢布,美元霸权根基已然松动。此刻白宫放风“特朗普愿亲自赴华谈合作”,实为债务危机倒逼的外交突围。但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交易额破12万亿元,这些动作比任何外交辞令更能表明态度。
特朗普团队对访华成果的预期存在三大认知误区。误认为市场可行政操控,想复制2025年“2000亿美元订单”,却忽视当年协议明确“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如今中粮集团采购大豆一定先比价巴西,中石化进口天然气优先考虑卡塔尔折扣价。当美产乙烷成本比中东高40%,政治施压也难撼市场规律。
美方将芯片解禁视为“重大让步”,殊不知华为昇腾910B芯片已量产,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清华大学芯片研究院专家表示:“H20芯片是三年前技术,现在白送都嫌占机柜空间。”
北约峰会突然删除所有“反华表述”,连“印太战略”字眼都被抹去,但这种战术性讨好难掩美军在台海、南海的持续挑衅。当山东舰航母编队前出关岛演习,当稀土出口管制掐住军工命脉,博弈主动权早已易主。
特朗普筹备的访华行程表上,能源大单与2000亿美元采购仍是核心议题。但今日中国已非2017年。当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当稀土库存仅剩60天,当华为芯片实现技术突围,谈判桌上的实力天平早已倾斜。所谓“服软”从来是战术伪装。从芬太尼致谢到芯片解禁,特朗普真正图谋的仍是用最小让步换最大利益的老套路。
中国的应对清晰坚定:稀土出口依法审批,美债持仓动态调整,市场订单按性价比分配。商人总统若真想谈出成果,恐怕得先学会用平等姿态对话。毕竟,强买强卖的戏码,在今日中国面前已经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