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河南开封的高考生凌玥为了保持备考动力,列了一份考后计划清单,其中一项是打“瘦脸针”。高中期间,因咬肌肥大,她的脸形呈现倒五边形,被同学起外号“方方”。为了遮挡脸形缺陷,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她也极少扎头发,甚至尝试用胶水将头发粘在腮帮子上。凌玥表示,这种自卑感贯穿了整个高中三年,影响了学习成绩。6月22日,她在郑州人民医院花费1600元进行了“瘦脸针”注射。暑假期间,各大医院和美容院迎来了一波整形美容小高峰,医美成为高考生变美的新选择。
凌玥的咬肌问题可能与经常咀嚼硬物有关,她喜欢吃牛肉干,并通过“咬笔”释放学习压力。从高一起,她就萌生了打“瘦脸针”的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杨军表示,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咨询医美项目,每天接诊的高考生有100多名。常见项目包括双眼皮手术、玻尿酸隆鼻和“瘦脸针”注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崔海燕认为,高考后的医美项目对许多考生来说相当于一份“成年礼物”。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进行医美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有的家长将医美作为孩子高考成绩优异的奖励,有的则希望在外形上为孩子加分。湖南株洲的刘婉琪在母亲陪伴下进行了双眼皮手术,广州的陈冉冉则在高考后进行了玻尿酸隆鼻,这些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也有家长对孩子的医美计划持保留意见,凌玥就是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进行了“瘦脸针”注射。
专家建议,尽管年满18岁的高考生在法律上已具备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但在心智和社会阅历方面仍不成熟,建议家长陪同进行医美面诊。评估是否适合某个医美项目时,医生会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容貌缺陷或先天性畸形,以及基于学生的外貌基础来判断其诉求是否可行。设计医美方案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和所学专业等综合因素。
一些高考生看了网上的宣传后期望值过高,但每个人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医生通常会告知患者,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某种效果是不成熟的。任何医美手术都要权衡收益与风险,医生需要对效果进行把控并告知患者风险。网络平台时常会对一些概念起到“造势”作用,但这些潮流并不符合健康、自然、和谐的审美标准,且很快就会过去。
高中生的容貌焦虑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女生群体中。社交媒体和同龄人间的比较加剧了她们对外貌的关注。一些学生因为容貌问题拒学、厌学,甚至不愿与人社交。心理科医生介入诊疗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许多医美技术已经成熟,通过安全、合规的医美项目满足患者的变美诉求无可厚非,但应谨慎考虑术后潜在风险。
凌玥回过头来看,觉得没必要在高中时期有过度的容貌焦虑。同学们的心思主要在学习上,有时候只是开玩笑提一句。高考生应先从健康生活入手,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科学护肤提升气质和自信。这些方法不仅成本低、效果自然,还能培养长期的自我管理能力。待深入了解医美行业后再选择正规机构,理性规划,才能真正为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