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各类演唱会、音乐节在各地火爆上演,一些热门场次往往一票难求。江苏的张女士和好友戚女士想要购买当地一场音乐节的门票,在连续几天蹲守官方售票平台无果后,便决定到社交媒体上碰碰运气。一个自称“有内部渠道”的博主引起了她们的注意。
这位博主声称付完钱之后1到3分钟内票就会出现在票夹里。张女士最初没有付款,但对方表示只有付款后才能看到票,于是她转账了634元。随后,对方以“账户异常”“支付超时”等理由声称购票失败,并表示可以全额退款。为取得信任,对方还发送了伪造的“大麦网”支付页面、营业执照及手持身份证照片等看似正规的证件,并以指导退款为由,诱导两位女士下载屏幕共享软件。
骗子让戚女士将微信零钱全部提现到银行卡,并扫描二维码完成“验证”。直到收到银行发来的1800元扣款短信,戚女士才意识到被骗并报警。
类似的诈骗案例近期在多地频发。浙江温州的王女士因为轻信所谓“加价100元就能买到官方票”的说法,最终不仅没有买到票,还被骗了19万元。她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找到一条“官方票加价100元”的售卖信息,卖家要求脱离平台交易,添加微信进行后续操作。王女士急于购票,扫描了二维码落入陷阱。
假冒的客服称因系统故障导致账号资金冻结,要求王女士向指定的“官方银行账户”转账并提供转账失败记录,再由“客服”用转账失败记录提起申诉解冻账户。王女士起初转账18元未成功,放松了警惕,最终按照客服的要求转账了198198元,这次却收到了银行显示转账成功的短信,她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即向警方求助。最终,在温州和南通两地警方的努力下,王女士的19.8万余元被成功追回。
针对涉演唱会门票骗局,公安部总结了几种常见套路:骗子营造票务紧张氛围,诱惑直接转账;谎称未按要求备注个人信息导致出票失败,需重新付款;自行开发假票务平台,以付款错误导致资金冻结为由诱导大额转账。这些手段都旨在诱骗受害者进行多次转账,最终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