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可以多吃的水果 五种秋果助你顺利度秋。立秋时节,自然界开始进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季节转换期。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而肺喜润恶燥,此时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秋季水果,不仅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还能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民间有言:“秋吃果,胜吃药”。下面介绍五种适合立秋后食用的秋季水果及其养生价值。
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其中葡萄糖能快速被人体吸收。紫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是果肉的50倍,这种物质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新疆产区的无核白葡萄含铁量尤为突出,对改善秋乏有良效。建议整粒清洗后连皮食用,每天200克左右。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酸味较重的品种,控制摄入量在100克内。
石榴成熟期恰逢中秋前后,其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两倍。研究表明,石榴汁的抗氧化能力是红葡萄酒的三倍。所含的安石榴苷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福建传统食用方法是将石榴籽与蜂蜜调匀,对缓解秋季口舌生疮效果显著。建议每天食用半个中等大小的石榴,籽粒可咀嚼后吐渣。胃肠功能较弱者宜少量多次食用。
秋季鲜枣维生素C含量高达243mg/100g,是猕猴桃的四倍。枣中的环磷酸腺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预防秋冬季心血管疾病有益。河北沧州一带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谚语。建议选择果皮光滑的鲜枣,每天五到八颗为宜。因其含糖量较高,血糖偏高者应控制在三颗以内,最好在上午食用。
柿子富含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含量是苹果的1.5倍。传统中医用柿饼治疗肺热咳嗽,柿霜对口腔溃疡有奇效。需注意未成熟柿子含大量鞣酸,食用后易形成胃结石,应待完全成熟去皮食用,每天不超过两个。脾胃虚寒者可用柿饼代替鲜柿,与山药同煮效果更佳。
秋季水果食用有三大原则:一是应季而食,本地当季水果营养价值最高;二是适量为宜,每日水果摄入200-350克;三是因人而异,体质偏寒者可搭配姜茶,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此外,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与海鲜、高蛋白食物同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这些秋季水果中特有的植物化学物质,如梨中的熊果苷、葡萄中的花青素、石榴中的鞣花酸等,能协同增强人体免疫力。规律食用应季水果的人群秋季呼吸道感染率降低40%。
在这个“多事之秋”,通过科学食用秋季水果来调养身体,确实能起到“胜吃药”的养生效果,助您健康舒适地度过金秋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