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关节痛多从手脚开始 全球多地扩散引发警觉!近期,由伊蚊引发的基孔肯雅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世卫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虫媒病毒临床管理指南》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国际旅行增加和蚊媒栖息地扩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正突破传统流行区域,不再局限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此前,世卫组织警告称,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4-8天(范围2-12天),发病时症状明显。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和关节疼痛(可伴关节肿胀),其他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显著乏力、皮疹(多为斑丘疹,成片)及恶心呕吐等。实验室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减少伴轻度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或肌酐轻度升高。
关节疼痛通常从手脚小关节开始,手指、手腕、脚踝往往首当其冲,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分布。严重时,握杯子、拧毛巾等简单动作都会变得困难。这种关节痛被患者形容为“千万根针同时扎进关节”或“关节被生锈的齿轮卡住”。不少患者甚至因为足部剧痛而无法正常行走。这种关节痛往往伴随明显肿胀,患处看起来像充了气的橡皮手套,触摸时会感到发热和压痛。
虽然急性期症状多在7-10天内缓解,但约三成患者会遭遇长期的关节僵硬和不适,这种情况可能持续数月之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及新生儿更易发展为重症,可能出现心血管、神经和多器官受累等风险。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依赖退烧、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周惠玲表示,避免被蚊子叮咬是最佳预防措施。如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