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斥资2.8亿成功“上天” 创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纪录!2025年8月3日夜晚,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搭乘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飞船,完成了亚轨道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他首次接触卡门线之外的真空环境,也创下了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的纪录。
2025年6月,孙宇晨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800万美元拍下蓝色起源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首发席位。与他一同参与此次飞行的还有房地产投资者阿尔维・巴哈尔、土耳其商人格克汗・埃德姆、气象学家兼记者黛博拉・马托雷尔、教师莱昂内尔・皮奇福德以及风险投资公司Alpha Funds的创始人JD・拉塞尔。
孙宇晨选择蓝色起源有其原因。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飞行高度上限仅80公里,严格来说不算真正进入太空;SpaceX的龙飞船虽具备入轨能力,但单次发射成本超过5000万美元,不适合太空旅游。而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是目前唯一完全自主研发的垂直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单次飞行成本低至2000万美元,已经成功完成14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币圈,孙宇晨一直备受争议。他善于利用话题和流量进行宣传。他曾以456.8万美元拍得沃伦·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又以624万美元购入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的作品《喜剧演员》。这些行为都彰显了高调且烧钱的特点。
这次太空飞行可能旨在宣传波场。过去两年,波场市值从巅峰时期的800亿美元下滑至不足200亿美元,尽管仍稳坐加密货币领域前十大公链位置,但也需要新的发展亮点来推动增长。此次飞行或许是为了从太空视角拍摄素材,为“太空代币”的推广造势。
这次太空飞行契合了孙宇晨的战略节点,希望波场能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标签中挣脱出来,成为太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服务商。波场的区块链技术未来或许能解决太空资产确权、卫星数据交易、跨星球支付等痛点。传统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覆盖这些全新场景,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孙宇晨提前布局,意在成为太空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接下来,波场的SpaceChain计划可能会加速推进,甚至吸引传统航天机构合作。面对万亿规模的太空市场,没有人愿意错过抢占先机的机会。孙宇晨的野心不仅限于踏足太空本身,他更想成为太空资源使用规则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