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工业园区某栋写字楼灯火通明。老张拖着登机箱冲出电梯,一边看表一边骂骂咧咧:“要死,浦东机场这个点过去肯定来不及!”网约车司机探出头:“老板去哪?”“虹桥!绕路也得去虹桥!”老张钻进车里直喘粗气,“上次在2号线差点误机,这次说什么都不去浦东了。”
这样的场景在苏州太常见了。2024年苏州GDP达到2.67万亿,比南京高出近一万亿,但1300万苏州人想坐飞机还得看别人脸色。园区的金领们宁可多花半小时绕路去虹桥,也不愿意去那个被戏称为“苏州最远郊区”的无锡硕放机场。而在昆山打工的小李觉得硕放挺方便,99块钱的特价机票坐着机场大巴就能到,比去上海划算多了。
苏州人坐飞机这事儿,说起来都是泪。当年上海建虹桥机场时,曾主动邀请苏州一起入股,但苏州领导选择把钱砸到新加坡工业园。如今虹桥机场一年吞吐量4000多万人次,苏州人占了四成,连贵宾厅的碧螺春都得跟上海人抢着喝。后来苏州想改造吴县的光福军用机场,军方直接拒绝,理由是太湖上空是战斗机训练区,客机进来会有危险。
要说最憋屈的,还得是昆山选址被否那次。苏州打算在昆山建机场,上海那边直接反对,理由是离虹桥才37公里,航线会打架。结果南通却成功建起了兴东机场。苏州人只能自嘲是“梅友机场”的VIP客户。
现在苏州人坐飞机就像打游击战。赶时间的去虹桥,30分钟快线直达,贵宾厅还备着蟹壳黄和碧螺春。要飞国际的去浦东,但得提防2号线时不时闹脾气。图省事的去硕放,虽然广播里一口一个“前往苏州的旅客”,但苏州人嘴上就是不认:“那是无锡的机场!”实在不行还能去杭州萧山,只是高铁经过嘉兴时会被乘务员当成浙江人。
数据不会骗人。苏州一年航空出行2000万人次,比昆明长水机场还忙。2.67万亿的GDP摆在那儿,没个机场确实说不过去。但方圆120公里内已经有8个机场,密度快赶上观前街的奶茶店了。园区那些金领们说得实在:“与其自己建机场,不如让虹桥多开几条快线。”
深夜的平江路上,茶馆老板王叔正在收拾桌椅。今天又送走了三拨赶飞机的游客,他早就习以为常了。有游客问他:“苏州没机场,憋屈不?”王叔慢悠悠泡了杯碧螺春:“你看那评弹,不用麦克风也能传三里地。咱苏州啊,靠的是真本事。”这话说得在理,没有跑道的城市,照样飞得比谁都高。在虹桥机场,经常能看到穿着真丝睡衣啃奥灶面的苏州阿姨,那架势分明在说:身体借港,灵魂在平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