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全球产业如何布局 地产退实业守。近日,长江实业集团突然抛售400套大湾区房子,最便宜的40万一套即可购买。这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和媒体的争相报道。
事实上,这已不是李嘉诚第一次抛售在内地市场的房源了。近年来他在内地市场的战略调整频频引发广泛关注,多次将其业务布局推向舆论焦点。
2025年7月31日,据媒体报道,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向香港买家推介大湾区四个房地产项目,共计推出400套产品,价格最低仅40万元起。这些项目包括惠州泷珀花园、中山泷珀花园、广州逸翠庄园及东莞海逸豪庭。其中,惠州泷珀花园推售规模最为庞大,达300套。
公开信息显示,和记黄埔地产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旗下的地产发展及投资部门,其历史可追溯至1863年成立的香港黄埔船坞有限公司。此次推售的楼盘多为李嘉诚家族早年低价获取的土地,属于“老盘新卖”。例如,东莞海逸豪庭项目自1999年拿地,至今已开发至三期;广州逸翠庄园于2012年启动,2025年再次加推。
回顾历史交易情况会发现,李嘉诚早就在开始抛售内地市场的房源了。2013年,他陆续抛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北京东方广场、广州西城都会等核心项目。2014年4月,李嘉诚家族以72亿元卖出北京盈科中心。此后四个月,即2014年8月,李嘉诚关系匪浅的ARA以15.4亿元出售上海盛邦国际大厦。
到2025年5月,李嘉诚旗下企业和记黄埔地产(北京朝阳)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长达二十余年的住宅项目——御翠园,七折降价抛售。该项目高层项目均价降至7万元/平方米,总价最低980万元起,较2024年开盘价格下降近百万。
时至2025年7月,李嘉诚再度抛售400套房子,使其被推上了热搜。不少网友发表评论,猜测他是否看衰内地房地产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李嘉诚抛售内地房地产项目传递出房地产行业暴利时代已然落幕的信号。这意味着房企不得不转向租赁住房、城市更新等领域寻求发展,而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也随之进一步缩小。
虽然李嘉诚不断退出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但他在内地的撤离并非彻底,而是呈现结构性收缩特征,核心资产仍有保留。上世纪90年代,李嘉诚大规模进军内地市场,成为当时香港在内地投资最多的商人。然而,近年来他逐步减少对内地房地产的投资,但仍保留大量非地产业务。
李嘉诚在内地的非地产业务包括港口、能源、零售及基建范畴。在港口运营方面,尽管出售了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但他仍保留深圳盐田国际、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等核心资产。在能源业务领域,其旗下的Cenovus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展开合作,涉足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业务。在零售业务方面,屈臣氏集团在内地开设超过4,000家零售店。在基建业务方面,集团在广东拥有两个收费道路及桥梁项目,以及三家水泥粉磨厂及三个码头泊位设施。
由此可见,李嘉诚家族在内地的布局并非全面收缩,而是呈现出“地产退、实业守”的特征。在房地产板块持续减持的同时,他在港口、能源、零售、基建等非地产业务领域仍保持着深度参与。
从全球角度来看,李嘉诚旗下约60%的资产分布在欧洲,其中英国是核心市场。他还控制了英国约25%的电力分销、30%的天然气供应、40%的电信市场及大量港口、土地资源。此外,他在澳洲、加拿大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重要投资,涉及能源、基建和零售等多个领域。
李嘉诚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业务调整,将旗下资产版图从内地与香港大幅调整至欧洲,同时在其他地区保持多元化布局。这种结构性调整既是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对,也体现了他对不同产业赛道的差异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