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压倒一切,美国大学向特朗普屈服 财政压力下的教育困局!特朗普早前已经放话要冻结哈佛的联邦拨款、威胁撤销其免税地位,并打算限制国际学生名额。哈佛不仅要应对调查,还要安抚师生和校友的情绪。
2025年,美国国会推进捐赠基金税率改革计划,直接冲击重点大学的财政状况。以往依赖捐赠基金和投资收益的“永动机”模式变得不再有效。
美国大学的财政体系错综复杂,包括公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拨款、捐赠等多种收入来源。到了2025年,私立大学平均学杂费飙升至5.8万美元,哈佛更是高达8.6万美元。校方表示高昂的学费是维持运营成本的无奈之举。
除了学费,美国大学还依靠州政府和联邦补助、私人捐赠以及医院、体育队、专利等收入。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25年的预算为38亿美元,其中州拨款仅占14%,而三十年前这一比例高达50%。
对于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私立名校,捐赠基金成为主要收入来源。2025年,哈佛总收入达到65亿美元,其中捐赠收入占45%,学费占比29%。此外,联邦补贴、医院和体育队也是重要现金流。
然而,这些收入大多有“专款专用”的标签,科研补助只能用于指定项目,捐赠基金也被捐赠人限定用途,甚至投资收益的使用也受到严格监管。
美国大学大多是非营利机构,在501c(3)条款下享受税收优惠,这让特朗普极为不满,认为学校借此“捞过界”,因此政策高压不断升级。
耶鲁捐赠基金的成功模式一度成为行业神话。1985年David Swensen上任后,耶鲁改变了传统的投资组合,转向私募、风投和地产,三十年间年化收益达13.7%,资产从13亿增长到400多亿。其他名校纷纷效仿,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另类投资不再那么有效。2025年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捐赠基金年均收益仅为6.8%。
捐赠基金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耶鲁的400亿基金中,75%有严格的使用限制,每年只能动用约5%的收益。2025年耶鲁计划支出基金总值的5.25%,其余部分无法随意支配。
开支方面,2025年耶鲁支出62亿美元,其中40%用于行政人员工资。过去十几年,行政岗位暴增45%,本科生人数却基本不变。政府监管和合规要求是原因之一,另一部分则是学费和捐赠基金与实际成本脱钩,缺乏约束。
教学、科研、基建、奖学金等各方面都需大量资金。2025年耶鲁奖助学金支出4.87亿美元,哈佛基建投入6亿。Moody’s预计未来十年全美高校基础设施维护需求高达9500亿美元,压力巨大。
面对联邦资助减少和新税制带来的负担,许多高校不得不精打细算。耶鲁和哈佛等名校通过出售资产和发债来缓解现金流困境。小型文理学院则面临更大危机,如西弗吉尼亚大学大裁员,康涅狄格大学赤字超过1亿。
美国大学学费飙涨给普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曾经的公立大学免费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学费成了无底洞。2025年学生贷款总额达1.7万亿美元,债务负担沉重。
学校为了吸引投资发债,新建项目、排名、品牌都成了资本市场的筹码。教育本身逐渐被稀释,名校行政化趋势明显。2025年,哈佛、耶鲁还能靠资产腾挪和发债暂时应对,但大多数高校已在财政悬崖边缘徘徊。
这场危机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拷问。教育的价值该由谁来定?这个问题在2025年依然没有答案。继续金融化、市场化、行政化的趋势,买单的不仅是某所大学,更是整个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