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将两艘核潜艇调往“适当海域”,并在白宫面对记者时宣称“核武器已经完全准备就绪”。这一公开威胁让人联想到古巴导弹危机,引发全球关注。
这场对峙起因于社交媒体上的一场口水战。特朗普指责梅德韦杰夫是“失败的领导人”,警告他注意言辞。梅德韦杰夫则回击,提醒特朗普不要忘记苏联时代的“死亡之手”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必须完全准备好应对任何涉及核武器的言论和威胁。
这种“言语升级”现象在国际关系中被称为“威慑螺旋”,双方通过不断升级的言辞威胁展示决心,但这种升级如果失控,可能导致真正的军事对抗。从口头威胁到核潜艇部署,这个螺旋正在迅速攀升。
梅德韦杰夫提到的“死亡之手”系统,官方代号为“佩里米特”,设计初衷是防止苏联在遭受核打击后失去反击能力。该系统通过全国传感器网络收集多重信号,一旦确认苏联遭受毁灭性打击且最高指挥链条失效,它会自动下达发射命令。
作为回应,特朗普祭出了美国的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拥有68艘核潜艇,其中14艘是搭载弹道导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每艘可携带24枚三叉戟导弹,每枚导弹又能搭载多达12个核弹头,单艘潜艇就能携带近300个核弹头,足以摧毁一个大国的所有主要城市。
美俄双方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强化核威慑。特朗普不仅将核武器重新部署到英国,还多次缩短给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期限。俄罗斯也毫不示弱,7月下旬举行了新型核潜艇下水仪式,并启动了大规模海军演习。这种你来我往的军事示威被称为“军备竞赛陷阱”,每一方都将对方的防御性举措视为攻击性准备,从而不断加强自身军备,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尽管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比,当前国际格局和核武器分布已发生变化,但潜在风险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在英国公开恢复核武器部署,俄罗斯则在白俄罗斯和北极加紧扩展核设施,双方核力量的前沿阵地不断逼近。特朗普与梅德韦杰夫的言辞对抗已经突破常规外交辞令,直接进入核报复与自动反击系统的威慑层级。
历史告诉我们,当沟通失灵或误判对方动作为实战前奏时,擦枪走火的风险将成倍增加。特朗普的核潜艇部署虽然主要是一种威慑姿态,但在高度紧张的国际环境下,即使是例行的军事动作也可能被误读为敌对行为。误判的代价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