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方地区仍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华北雨季”,主要影响华北(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东北南部和黄淮的山东、河南等地。
在这一期间,北方尤其是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降水天气明显增多,易出现洪涝及次生灾害,如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沿海地区易受台风、降水和风暴潮影响。北方地区开始频繁经历降水天气过程,通常仅一个月时间,降水量会达到全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华北、黄淮地区、东北等地也都迎来一年中最集中的降水时段。
“七下八上”对北方地区影响大,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每年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至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相对稳定地维持在北纬25°以北,它像一个水汽“传送带”,借助西南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将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
此外,“七下八上”期间华北地区的强降水还离不开地形的作用——太行山脉呈南北走向横亘于华北中部,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对华北天气系统(尤其是暴雨)影响显著。燕山、山东半岛的山脉等地形因素同样对这一时期的降水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因“七下八上”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期重叠,北方地区还面临台风北上的严峻形势。台风自身携带大量水汽,一旦在防汛关键期北上,暖湿气流遇到南下的冷空气,再叠加太行山、燕山等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就会产生大范围极端强降水,在暴雨承载力较弱或地质脆弱区,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积涝等灾害。例如,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造成山东、京津冀及辽宁等地大范围强降水。
今年,华北雨季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新一轮强降雨来袭,请大家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