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被曝要求提前付尾款 霸王条款引发争议!小米汽车最近因尾款支付问题引发争议。有用户反映,尽管车辆尚未下线,销售却频繁催促支付尾款,甚至要求部分用户先交钱再验车。如果未能按时支付,订单将被取消,定金也将不退还。
社交媒体上,许多用户表达了不满。他们质疑这种付款流程是否合理,并抱怨资金被长期占用。例如,有预订用户表示,他们的车辆还有22周才下生产线,却已收到支付通知。如果超过期限未支付,订单将被取消,5000元定金也不予退还。
不少车主在微博、贴吧等社群中吐槽,称小米APP显示交付周期还很长,但销售却急迫地催款。一位用户回忆,自己在被催款的那天感到非常焦虑,担心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小米汽车一直以“用户至上”为口号,但在这一环节显得强势。客服人员对此模棱两可,表示车辆下线后会通知用户支付尾款,但如果交付专员另有通知,则以专员为准。对于提前付款后发现问题的处理机制,客服也未给出明确说明。
购车协议中明确规定,收到支付通知后7天内必须补齐全款,否则视为根本性违约,小米有权单方面取消订单且定金不退。这让人感觉消费者成了最终的风险承担者。此前,小米汽车还因碳纤维前舱盖的问题备受争议,这些事件使得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进一步下降。
最近几个月,相关争议不断升级。多名用户指控小米汽车的付款和交付流程不透明,用户需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车支付真金白银。有购车者表示,合同中明明写着支持“交付时付款”,但实际情况却是只要专员发个付款通知,7天内不交齐就直接失去资格。
一些车主甚至因为曝光事件才勉强保住定金。例如,一位杭州用户从2024年4月等到当年12月,终于接到通知要补尾款,结果付完钱后又被要求重新排队,直到2025年4月才有望提车。还有车主表示,即使交付周期长达三个月,销售依然坚持现在就把钱打过来。
相比之下,特斯拉和蔚来等品牌的做法更为透明。它们通常在车辆到店后先验车再结清尾款,最大限度减轻了消费者的资金压力,也避免了售后纠纷。特斯拉允许“车到店验车”,而蔚来则让用户全方位查车,有问题随时沟通解决。
行业分析师指出,如果小米每月3万台订单中有半数用户被要求提前打尾款,按每台平均12万计算,这将锁定18亿现金流。这对于正处于产能爬坡和资金密集投入期的小米来说,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但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和风险。
面对巨大的交付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销量,小米急于确保资金链平稳。然而,这种用合同逼迫用户为产能爬坡买单的操作,无疑是在透支未来的用户信任。其他品牌如蔚来和特斯拉通过友善且透明的体验赢得了口碑,而小米却因合同条款和催尾款模式广受诟病。
有人感慨,买车本该是一场期待与喜悦的旅程,但小米汽车让这一切变得筹钱焦虑、毫无底气。希望小米能真正重视用户感受和市场声音,进行自我纠错,让每一位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改进,赢得更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