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电影因展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而备受关注。影片不仅在中国国内引发热议,日本媒体也进行了报道。然而,7月25日上映当天,相关报道一发布便遭到日本右翼的强烈抗议,他们依然坚持“南京大屠杀不存在”、“30万人人数造假”等陈词滥调。
起初这似乎只是日本右翼针对南京话题的常规反应,但到了7月30日,该新闻在日本网络上几乎消失无踪。雅虎新闻的链接虽然能搜到,但点击后已看不到原文。其他为数不多的转载中,原新闻中的图片素材也已经不见踪影。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思考:这部电影究竟触动了什么神经,导致日本方面如此大规模地删除相关新闻?
经过分析,《南京照相馆》可能是近年来第一部如此直接且真实地揭露日军暴行的电影。它还原了历史现实中的日本人和日本军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击穿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掩盖的虚伪神经。
在探讨《南京照相馆》的真实感之前,我们先看看一类缺乏真实感的文艺创作——抗日神剧。这些剧不仅被中国网友当作笑话,甚至在日本也有专门的书籍对其进行解说和调侃。这类书籍指出,抗日神剧完全无视时代背景,更像是一系列搞笑段子。书中详细介绍了每部剧的角色关系和剧情走向,并截取了剧中的槽点镜头进行点评。
在日本人看来,抗日神剧基本上是搞笑的,毫无真实感,甚至感觉中国人只是拿他们当工具人。亲中的日本人对此付之一笑,而仇中的日本右翼则将其视为把柄。一位日本作家曾指出,中国的“抗日神剧”实际上早已变成了一种“爆笑娱乐剧”,其核心吸引力在于视觉奇观和叙事荒诞。很多剧集中,中国军人飞檐走壁、“空手撕鬼子”,日本兵则成了供人击打的背景板。角色脸谱化、历史被娱乐化,一切为了制造爽感。这些剧之所以在日本社会引不起愤怒,是因为它们“太假了”,反而削弱了本应引发严肃反思的历史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