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谨防披着数字化外衣的形式主义 深化治理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当前数字化浪潮下,“数字形式主义”逐渐滋生。这种现象本质上是行政治理的一种异化,它披上了数字化的外衣,比传统形式主义更加隐蔽且具有破坏性。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强治理。树立健康的政绩观,强化全程全员监管,持续深化对“数字形式主义”的全面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至关重要。
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数字应用观。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与力量皆来源于人民。因此,数字建设工作的核心应当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增进民生福祉,而非仅仅装点门面。必须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数字化的本质,明确数字技术是服务于人民、造福于民的手段。
加强全程全员监管,铲除“数字形式主义”的滋生土壤也十分重要。纪检监察部门需主动担当,加大对“数字形式主义”的监管力度,切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营造不敢造假、不敢虚报、不敢作秀的行政氛围。同时,完善群众和媒体监督机制,构建社会化监督网络,鼓励各方参与监督,并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严肃处理涉事单位和个人,公开通报以起到震慑警示作用。
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提升个人数字素养也是关键措施之一。“数字形式主义”影响治理效能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缺乏足够的数字素养。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帮助党员干部建立关于数字技术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盲目崇拜数据的现象,抵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趋势,破除“数据亮眼等于工作到位”、“滥用人工智能噱头等于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错误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并真正驾驭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