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10点,保险公司通知将在中午12点停止录单。短短两小时内停售窗口期让保险经纪人小代感到措手不及,尤其在上海地区投保还需双录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通知客户。当天中午12点,一款保底利率为2.0%的分红型增额寿险产品突然下架,引发市场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切换更加关注。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了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及产品调整机制。随后,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发布产品切换通知,明确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将分别调整为2.0%、1.75%和1.0%,产品切换时间点定为8月31日。
此次利率切换的时间点恰好是上一波老产品停售一周年。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去年此时,3.0%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停售,而当前正是这些产品客户续缴保费的时间点。基于此,他认为此轮产品停售未必会再次引发人身险产品的销售热潮。
临近8月31日的关键节点,市场再现老产品集中下架潮。多家保险公司加速停售存量产品,部分热销险种的停售通知时间窗口缩短至仅两小时。据了解,此次停售涉及重疾险、增额寿险和年金险等多类人身险产品。某保险经纪渠道信息显示,其合作销售的数十款产品中,近三分之一已进入停售状态,其余产品多数标注于最晚8月31日下架,并被标记为“随时停售”。
某中介机构销售主管在业务群里提示称,尽管当前产品较多,但往后产品库的“余粮”会越来越少,需加紧与客户沟通以锁定现有产品。有保险经纪人透露,为协助客户赶上停售末班车,其团队晚上10点仍持续上传双录视频,但在紧急停售情况下很难逐一向客户详细告知。
对于部分产品紧急停售的原因,有销售人员认为与监管导向及险企风险管控相关。据反馈,此轮产品下架并未引发集中抢购,这与此前“炒停售”引发的销售热潮形成鲜明对比。业内认为,客户的需求已经在此前多轮“炒停售”中被透支,此轮产品停售未必会再次引发人身险产品的销售热潮。
在利率下行市场环境下,分红型终身寿险凭借其独特的产品属性成为当前保险市场的热门选择。保通社观察到,此类产品在储蓄险销售榜单中表现突出,某中介平台6月储蓄险排行榜首位即被一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占据。
为何在传统型产品提供2.5%固定收益的情况下,2.0%保底利率的分红险更受青睐?保险销售人员给出的演示方案显示,在分红实现率100%下,38周岁投保人一次性存10万元,该分红型终身寿险在交费第4年末总现金价值即可达到10万元,超过已缴保费,至第24年末总现金价值预计达20万元,实现翻倍。其核心优势在于,分红部分虽不确定,但为投保人提供了博取超过0.5%固定收益之外的收益可能,从而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分红部分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派发的红利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据悉,分红型产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与分红实现率。上述销售人员强调,其推荐的这款产品所属公司除2023年受监管限高影响外,过往分红实现率表现稳健,这也是该产品热销的重要原因。
回顾上一轮产品切换,2024年保险公司曾借力“停售效应”大力推动3.0%预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带动保费规模大幅增长。进入2025年,寿险市场延续回暖态势。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达2.2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6月单月保费增长21%。
产品利率的动态调整成为此轮切换的核心特征。早在2024年末,已有保险公司响应监管导向,主动将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从2%下调至1.5%。随着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机制被触发,多家大型险企跟进调整:传统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分红型从2%调至1.75%,万能型从1.5%降至1.0%。
东海证券最近研报指出,此次调整呈现“非对称”特征:传统险和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各下调50个基点,而分红险仅下调25个基点。“非对称调整导致分红险竞争力边际提升,既契合监管对分红险销售支持的指引,也助力险企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优化负债产品结构。”
在周瑾看来,分红保险给予的保证收益降低,加上过往的销售模式过分强调了保险产品在保证收益上的优势,所以降低后的保证收益使得保险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销售难度。他强调:“转型分红型产品之后,保险公司的销售模式和销售策略也需要相应升级,代理人的销售技能和话术也需要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