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某团军士周钰粧看着考核成绩单上的“优秀”评定,欣喜地表示:“本以为这次返岗要遭罪好一阵子,没想到竟如此平稳地实现了高低海拔间的过渡。”
这种“平稳过渡”得益于该团推出的一项新机制。机关干事刘沛霖在蹲连调研时发现,许多官兵结束休假后返回高海拔地区,常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等高原反应症状,影响训练状态。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问题在于官兵休假地点多为低海拔地区,而执勤地点却是高海拔地区。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剧烈环境变化让身体来不及适应,高原反应削弱了战斗力。连队主官对此非常担忧,因为归队后的战士虽然干劲十足,但身体不适应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连正常的巡逻执勤都受影响。
刘沛霖将这一问题写入调研报告并上报给团党委。团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打破常规思维,在制度保障上找突破,解决官兵结束休假归队后的过渡难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一项名为“返岗过渡”的创新举措应运而生:休假结束的官兵不再直接返回高海拔哨所岗位,而是统一到低海拔营区进行为期5-7天的适应性休整与恢复性训练。军医每日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关键生理指标,确保身体机能稳步提升后再返岗。
几名刚刚返岗的战士兴奋地说:“返岗前我们已足足休整了一周。其间,营里每天都安排军医对身体进行检查,并科学指导逐步加大训练量。回到哨所时,不仅身体已经基本适应了高原环境,满格的训练状态也被找了回来!”
“返岗过渡”机制的成功实施打开了该团党委机关创新服务保障思路的新大门。他们还推出了“军营超市流动服务车”项目,解决了哨所官兵个人生活物资采购难的问题;协调力量解决家属来队住宿及车辆接送问题,确保高原探亲之路不再艰辛。
今年夏天,军士方润的妻子第一次来队探亲。让她没想到的是,刚出机场就有团里的车接送,家属房里氧气、加湿器一应俱全,卫生队还特意送来红景天口服液。方润妻子的话道出了许多军属的心声:“以前总担心他在高原吃苦,现在看单位把啥都想到,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如今,在该团党委的倾心服务下,曾经影响官兵日常工作生活的种种难题被一一解决。官兵们纷纷表示:“组织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练强本领,守好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