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也不好卖,殡葬业第一股,上半年亏麻了 殡葬行业凉意初现!殡葬行业遭遇困境。8月5日晚间,有“殡葬业老大”之称的福寿园(01448.HK)发布上半年业绩预报,预亏2.35亿至2.65亿。去年同期,福寿园净利润高达2.99亿。短短一年时间,从净赚近3个亿变成如今的倒亏2个多亿。消息一出,福寿园港股大跌超9%。
作为“阴间的地产”,墓地价格并不便宜。以福寿园为例,去年经营性墓地的均价甚至高达20万/平,比上海的房价还贵。但即便如此,福寿园还是出现了亏损。福寿园的收益主要分为墓园服务、殡仪服务及其他。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福寿园给出的解释是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客户谨慎消费,子公司税务成本上升,以及对部分附属公司录得的商誉及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拨备。
这已经不是福寿园第一次业绩暴雷了。财报显示,2024年,福寿园实现营收20.77亿元,同比下滑20.95%。其中,墓园收入从上一年的21.65亿元降到17.1亿元,殡仪收入从39.8亿元降至33.9亿元。净利润3.73亿,同比下滑52.84%,直接腰斩。而在2023年时,福寿园的营收还高达26.28亿,净利润7.91亿。短短一年,净利润就直接腰斩,今年上半年更是倒亏2个多亿。
福寿园给出的解释也和现在类似:一是疫情结束后,2023年需求增加,导致基数较高;二是2024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和预期的影响,消费趋向谨慎。从财报数据直观看到,墓地确实卖不出去了。2024年,福寿园经营性墓穴卖出1.25万个,比2023年减少超3800个,收入减少4.35亿元。公益性墓穴及村迁墓穴数量增加1500个,收入增加450万元。这直接影响到福寿园的净利润。2024年数据为例,经营性墓穴的收入占墓园总收入的近九成,占总营收的73.3%,主营业务明显承压。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全国房价都降了,墓地价格反而还在上涨,这也难怪墓地会卖不出去。从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到如今的巨亏2个亿,可见,2025年,福寿园的经营压力还在进一步加大。
殡葬行业曾经是一个暴利的朝阳行业。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事情,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买墓地和买房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大事。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深,殡葬行业始终具备很大市场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预计到2026年,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区别于地产生意,墓园生意只有一手市场,且逐年上涨的墓地价格也让相关企业业绩有了稳定的保障。以福寿园为例,其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5%上下。
目前民营殡葬行业中,仅有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福寿园、福成股份、安贤园、万桐园、中国生命集团。在这五家当中,福寿园市占率最高。福寿园于1994年在上海创办,2013年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殡葬第一股”。创始人白晓江在殡葬行业逐渐开放时顺势进入市场,福寿园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吸取港台富豪的风格,将墓园打造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吸引不少名人选择安置在福寿园。据其2017年的财报披露,其墓地分为多个品类,售价在2333元至42.18万/个不等。目前,福寿园的墓地遍布全国19个省市,但其主要收入还是来自高净值人群偏多的上海。2024年,其上海的收入高达10亿元,占收入的一半。
近5年,福寿园的业绩略有波动,但总体波动幅度并不算大,并且始终保持盈利。不过,2024年以来,业绩却大幅下滑,净利润更是一落千丈。但这并非只有福寿园一家如此。另外四家同行,福成股份、安贤园、万桐园、中国生命集团,去年业绩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迎合市场变化,福寿园也在改革,正在从行业领先的殡葬综合服务商转型为生命科技服务提供商。近年来,福寿园提出「3JI」理念,即把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并把殡葬服务和互联网与AI大模型结合,推出数字礼祭、数字人等。但在价格上却并没有竞争力。有媒体报道,福寿园数字人图文版售价为199元/次,而电商平台上类似的“让照片开口说话”的服务普遍只要10元左右。
尽管如此,殡葬行业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毕竟老龄化趋势正在逐步加深,殡葬业长线需求始终存在,甚至未来还有可能扩大。人不一定都会生孩子,但始终都会死。只要这个增长逻辑在,殡葬行业就不会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