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跑步与健步走成为大众最青睐的锻炼方式之一,既方便又快捷。对许多跑者而言,每天5公里被视为“黄金距离”,既能有效锻炼身体,又不干扰日常工作生活;而健步走5公里也被认为是“最佳距离”,晚饭后散步大约5000到6000步,结合日间活动,轻松达成每日8000到10000步的目标。
同样是5公里,跑步和走路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这项研究追踪对比了超过3.3万名跑者与1.5万名步行者,发现跑步与步行在降低高血压、高胆固醇和2型糖尿病风险方面效果基本一致。但令人意外的是,当二者同等能量消耗时,步行在降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风险上略高于跑步,健康益处甚至超越了跑步。
具体来说,每增加1个代谢当量(MET)的能耗: - 跑步可以使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胆固醇风险降低4.3%,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2.1%,冠心病风险降低4.5%。 - 步行可以使高血压风险降低7.2%,高胆固醇风险降低7.0%,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12.3%,冠心病风险降低9.3%。
尽管从百分比上看,在相同的运动量前提下,步行在各种健康益处上都略优于跑步,但在调整身体质量指数(BMI)后再进行对比时,跑步对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有更显著的效果。因此,无论是选择跑步或步行都可以获得近乎相似的健康益处,前提是持之以恒地坚持。
走路是一种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膝关节、脚踝等压力较小;而跑步则是相对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身体的心肺能力、肌肉力量、耐力等要求更高。长期缺乏运动者、体重过大的肥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适合走路锻炼。走路对这些人群来说更加安全,跌倒风险低。孕中晚期的孕妇在医生允许下也可以通过走路来控制体重、缓解不适、促进分娩。
跑步则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运动基础,且希望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和减重效果的人群。年龄较低且心脏、血管没有其他疾病的人群也更适合跑步。跑步不仅能带来更好的锻炼效果,还能提升身体代谢效果、减肥,并让一些热爱跑步的人达到心流体验的状态,身心愉悦。
为了获得健康益处,建议每周进行3到5次跑步或走路,每次持续30到60分钟。如果跑步5公里大约需要30分钟,而步行5公里则需要约60分钟。早晨8点到10点或下午4点到6点是推荐的锻炼时间。早上太早运动可能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而临睡前运动会影响睡眠质量。运动前应评估自身身体状况,避免突然剧烈运动,特别是对于长期不运动的人。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对于高强度运动后还需补充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