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坛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莫迪终于踩到了美国的红线。就在前几天,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整个南亚次大陆都为之一振。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养虎为患,终有一天会被反咬一口。”只是这一次,被咬的不是养虎人,而是那只自以为能在大国缝隙中左右逢源的“大象”。
更戏剧性的是,在美印关系降至冰点之际,中国却在关键时刻送上了两记漂亮的助攻,让这场博弈的天平开始向着令特朗普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倾斜。回想起不久前莫迪访美时的场景,特朗普那个“温暖”的拥抱还历历在目。谁能想到,这份“兄弟情谊”竟如此短暂。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实施其他“惩罚”。这一巴掌打得莫迪措手不及,也让印度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特朗普的理由是嫌印度对美国的关税太高,怪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这好比一个霸道的邻居,既要你家的东西便宜卖给他,又不准你跟其他的邻居做买卖。这不是什么“印太战略伙伴”,分明就是赤裸裸的经济霸凌!
印度反对党国大党主席哈尔格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几个月来,莫迪的部长们一直在谈论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这就是你的朋友(特朗普)与你的友谊给我们国家的回报?”这种讽刺直接戳中莫迪政府的痛处,也让莫迪团队对中美双方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面对美国的威胁恫吓,印度这次展现出了难得的硬气。据知情人士透露,莫迪政府尚未指示印度炼油厂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也未就是否停止采购做出决定。更让特朗普尴尬的是,印俄双方目前签订了长期供油合同,短期内不会停止这项交易。这意味着,美国高价搞出来的页岩油,在国际市场中仍然要面临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正面竞争。
就在美印关系陷入僵局的时刻,中国又给印度送来了两次助攻。第一记助攻来自能源领域。面对美国的施压,中方明确表示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种表态不仅给了俄罗斯定心丸,更重要的是向印度传递了一个信号:在美国霸权面前,新兴大国完全可以团结起来,共同维护自身利益。正如美财长贝森特不得不承认的那样,美方在这一问题上确实“没有足够筹码”。
第二记助攻则更具战略意义,那便是8月1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某军港举行的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虽然中俄双方都强调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但这种时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示:在亚太地区,美国并非唯一的玩家。中俄有能力维护战略运输通道的安全,也有能力应对西太平洋的安全威胁。
这两记助攻的效果立竿见影。它们不仅增强了印度在能源问题上与美国对抗的底气,更让印度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与其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苟延残喘,倒不如寻求与东方的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平等、互利的合作平台。正因为如此,中印关系才在近期得到了缓解,恢复了停了五年的对华签证,并表示要恢复两国的直航航班。
事实上,这次特朗普对印度“下狠手”,也暴露了对方“印太战略”的虚伪本质。所谓的“民主伙伴”、“战略盟友”,在美国的利益面前都是浮云。当印度不再完全服从美国的指挥棒时,关税大棒立刻就砸了下来。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做派,与其标榜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更深层次看,美印矛盾的激化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试图维持单极霸权的努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它既想利用印度制衡中国,又不愿给印度提供真正的发展空间;既想让印度在经济上依附美国,又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矛盾的心态注定了美印关系的脆弱性。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当年英国殖民者用“分而治之”的策略统治南亚,如今美国又想用类似的手段控制印度洋。只是时代变了,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当年的印度,今天的亚洲也不是当年的亚洲。莫迪面前的路其实很清晰:要么继续在美国的阴影下艰难前行,要么加入到构建多极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来。中俄印三国如果能够超越分歧,携手合作,不仅能够改变亚洲的命运,更能够重塑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