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通信领域的一些“恶性竞争”简单归咎于“携号转网”的刺激,可能是模糊了真正的焦点。中国移动近日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在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杨杰关于携号转网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表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流量数据卡、低价数据卡在网上销售很多,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在携号转网上屡见不鲜。
携号转网是2019年底开始正式实施的一项通信服务政策,旨在通过允许用户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以激活市场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多通信服务选择权。经过五年多的施行,携号转网是否已经演变为恶性竞争的手段还需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吸引用户携号转网而采用低价策略。更有甚者,还有的运营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柜台等渠道以精巧的话术、“天花乱坠”的承诺和“诱人”的赠品主动引导用户携号转网,甚至还会在携转办理现场频繁上演争抢客户的“谍战”戏码,将“我要转”变成“要你转”。
因此,很早以前就有声音提醒要警惕携号转网的“异化”。如果只是一味地靠“价格战”来吸引用户转网,或是利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方式来挖竞争对手“墙脚”,这将偏离携号转网的初衷,也容易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内耗。但另一方面,携号转网是不是真的成了恶性竞争的手段,需要听听消费者的声音,而不能只看运营商的一面之辞。在运营商对用户的争夺进入存量化阶段的大背景下,通信行业的竞争变得更激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更充分的竞争下,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资费水平更趋合理化也是实施携号转网的内在目的之一,更是消费者所乐于看到的。
若把一些对用户来说更具性价比的通信产品的出现“一刀切”地视为恶性竞争,恐怕与用户的观感存在明显出入。事实上,大量反馈表明,即便到今天,一些用户在携号转网时还可能遭遇不合理的限制,这恰恰证明携号转网对市场充分竞争的推动效应还有待挖潜。而这种服务方式和态度本身也是运营商需要提升的地方。此外,用户之所以有动力选择携号转网,往往有着多种原因,而不仅仅是看价格。比如网速和信号质量、套餐的合理性、客服服务水平等都是影响用户携号转网意愿的重要因素。真正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的运营商其实完全不必过于担心一些“低价”产品会带来恶性竞争。
一定程度上,将通信领域的一些“恶性竞争”简单归咎于“携号转网”的刺激,可能是模糊了真正的焦点。毕竟,在当前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新的用户需求下,通信行业从过去主要靠价格来争夺用户过渡到靠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一种整体性的要求。加快促成这种过渡和转变既需要运营商经营理念的主动转变,也有赖于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监管,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