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架从深圳飞往大连的航班上,一名女生因后座小男孩不断踢她的座椅靠背而发生争执。起初,女生忍耐了几次,但男孩的行为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频繁。她回头警告男孩,但没有效果。据目击者称,男孩还故意撞掉了女生的耳机。飞机降落后,争执升级为一场围殴。女孩被男孩及其家人四人围攻,她在视频中呼救:“不要推我!打110报警!”男孩的母亲态度嚣张,质问女孩:“他还是孩子,你就不能体谅他吗?”
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一种可怕的心理模型。家长将孩子视为自己尊严的延伸,任何对孩子行为的指正都被解读为对自己权威的攻击。他们选择用暴力掩盖错误,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孟子曾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这句话恰好适用于这种情况。家长应反省自己的“爱”是否偏离了“仁”的轨道,反省自己的“治”子方法是否缺失了“智”的引导。
类似事件在高铁、餐厅和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也屡见不鲜。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无礼行为视而不见,甚至默许。这种家庭教育不仅伤害他人,也会让孩子在未来付出沉重代价。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时,他们会发现不是每个人都会无条件地为他们的错误买单。这个世界运行的是冰冷的规则,而不是家庭的宠溺。
为人父母,必须警醒。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为孩子遮蔽所有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在风雨中自立。首先,承认世界的边界,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其次,把道歉当成一种力量,教会孩子坦然地说出“对不起”。再次,让后果成为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亲身感受行为带来的后果。最后,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的根本在于共情和推己及人。
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在仰望星空之前,先看清脚下的路和路边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