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7日13时52分,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夏末的蝉鸣仍在枝头回荡,夜风中已悄悄带上了几分凉意。
好消息是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中伏仅有10天,是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从时间上看,夏天真的快要过去了。立秋作为衔接夏秋两季交替的节气,预示着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也意味着丰收的秋天即将到来。
今年的立秋有些特别,恰逢闰六月,有三大特点:
立秋时间在8月7日13时52分,属于“晚立秋”。按照古人经验,晚立秋的秋后天气可能还会比较热,暑热持续时间较长。
区分“秋包伏”还是“伏包秋”的方法很简单,主要看末伏与立秋两个时节的先后到来时间。如果立秋恰好与末伏同一天到来就是“伏包秋”,反之则是“秋包伏”。“秋包伏”意味着立秋后还要经历十天的末伏,高温天气可能会卷土重来。
立秋还分公母,根据立秋当天农历的日子来分。如果是双日子就是母秋,单日子就是公秋。今年立秋的农历时间是闰六月十四,是双日子即“母秋”,预示着秋后的天气还会继续晴热,“秋老虎”会比较凶猛。
立秋还有一些习俗,如贴秋膘、啃秋和晒秋。贴秋膘是指夏天没胃口,立秋得“补回来”。北方人爱吃肉,成都人则偏爱用蹄花汤“贴膘”。啃秋又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立秋时将其咬住。人们会买西瓜回家品尝,相信这样可以免除腹泻。晒秋则是随着果蔬成熟,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形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养生方面,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饮食上应选择甘润养肺、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雪梨、苹果、银耳等。早秋时节,空气清新,适合早起锻炼,到户外散步吐故纳新。立秋后暑热未消,“秋老虎”可能导致短期升温,早晚温差大,防暑降温不能松懈,仍需警惕中暑。
夏暑渐行渐远,天地日渐广袤。让我们在灿烂的田野里带着希望奔跑,在秋天的每一个日子里,愿你我依然有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