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7日起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但其关税政策在国内引发的官司远未了结。美国国内对白宫关税政策涉嫌违宪违法的质疑声日益高涨。在最近的一次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听证会上,多名法官对特朗普政府是否有权力决定对众多国家施加大规模、高额关税提出质疑。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目前面临十多起涉及关税政策的诉讼。如果败诉,特朗普政府将在关税政策上“回到原点”。这场司法大战既是美国国内的贸易政策之争,也是有关总统权限的权力之争。
上周,华盛顿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举行听证会,围绕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的相关做法是否构成越权违宪展开辩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援引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不经过国会批准、直接颁布行政令的方式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措施。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此举违法,随后特朗普政府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在听证会上,上诉法院多名法官质疑特朗普政府“关税权力”的合法性,认为白宫未能证明所谓美国的贸易逆差构成援引上述法律所需的“国家紧急状态”。法官吉米·雷纳指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关税。另一名法官也表示,如果政府宣称美国的安全有问题,然后给进口咖啡加征20%的关税,这两者显然不相干。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贾森·弗曼等多名现场发言的经济学者也认为,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为由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推行其关税政策并不合理。法庭当天没有作出裁决。俄勒冈州总检察长丹·雷菲尔德在庭审后表示,从法官们的表态来看,他们没有接受特朗普政府的理由。
据媒体报道,上诉法院审理此案的合议庭由11名法官组成,其中8人由此前民主党籍总统任命,3人由共和党籍总统任命,没有特朗普任命的法官。无论裁决结果如何,败诉方肯定会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作最终裁定。
在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持保守派观点的法官有6人,占据优势。即使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输掉官司,也不一定意味着其关税政策止步。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可以尝试推动国会立法推行关税政策;另一方面,白宫可以在贸易法律“工具箱”里寻找其他法律继续推进关税措施,比如《1974年贸易法》和《1930年关税法》等。然而,在国会立法费时费力,且在两党尖锐对立的情况下结果难以预料。
美国媒体和专家认为,这场围绕特朗普政府“关税权”的司法对决不仅是贸易政策之争,更是对美国总统在宪法中权限边界的一次验证。这场司法争端的核心是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对贸易政策的权力划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意味着行政权力大幅扩张,改变了白宫在关税政策上需要国会批准或至少与议员领袖广泛协商的传统。自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生效以来,特朗普是第一个援引这一法律加征关税的美国总统。
实际上,不仅是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目前强行推动的多项政策都被许多美国法律界人士质疑为“越权违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院长欧文·切默林斯基指出,特朗普政府已存在“系统性违宪和违法行为”。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企业出庭代表尼尔·卡蒂亚尔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够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那就意味着总统只要宣称存在“紧急状况”,就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