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布视频回应水果价格问题。他表示,商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消费者成熟,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并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商家不应居高临下地教育消费者。
8月10日,随着视频的进一步传播,“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百果园董事长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等话题登上热搜。经济学者柏文喜指出,在消费者心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教育一词带有俯视感,容易让消费者感到被轻视。当下消费者最在意的是被尊重和选择权,一句“我们不会去迎合”直接否定了个人品位与判断力,相当于告诉消费者“你不懂”“听我的”。
柏文喜认为,“顾客至上”是商业铁律。在信息充分、选择多样的竞争环境中,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商家必须尊重其需求、情绪和评价权。但消费者并不拒绝“被科普”,他们拒绝的是“被教训”。因此,教育可以存在,但必须以服务者的姿态、用共创的语言完成。
柏文喜表示,余惠勇的本意可能是表达品牌对一些标准的坚持,但表达方式却踩中了“傲慢”的地雷。他认为,百果园需要一次“危机公关+产品透明”的双修复。在公关层面,由董事长本人出面,用口语化视频道歉并解释原意;在产品层面,开放果园直播、检测数据,以消费者“看得见的标准”,把“教育”变成“透明”。
柏文喜也提醒,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句内部语境的话都可能被公开审判,高管发言的第一准则是“把用户当同桌,而不是当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