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和蚊子的“战争” 全民动员灭蚊行动!环卫绿化工人使用烟雾机灭蚊。截至8月9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数达到8737例。自7月9日发现首例病例以来,佛山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已持续一个月。8月7日,《中国慈善家》记者走访时看到,城市社区里四处可见红色的宣传标语,提醒市民警惕登革热并加强防蚊措施。消杀工作人员背着喷雾器走进大街小巷,药剂细密地喷洒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佛山市没有出现基孔肯雅热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超九成病例痊愈,新增确诊病例数也已经实现连日下降。然而,受访专家表示,南方地区仍处于蚊媒活跃季节,加上台风强降雨时有发生,给消杀和积水容器清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0月份,疫情有可能还会出现反弹。
7月9日上午,佛山市顺德区腾冲社区党委书记陆培浩接到电话,报告说社区一位女性居民确诊基孔肯雅热。他后来了解到,这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传播的病毒,传染性比登革热更强,两到三天就能完成一轮传播。患者王殊在6月15日开始发烧,并伴有剧烈的关节疼痛和皮疹。直到7月9日接到佛山市疾控中心的电话,她才知道自己是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首位感染者。
这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国内尚无特效药物和广泛使用的疫苗,防控工作主要依靠清除积水、灭蚊和个人防护措施。腾冲社区当天下午启动了大规模的疫情防控行动,成立了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开展宣传、排查症状、清理积水杂草等蚊虫孳生地,并在全社区展开大规模的消杀工作。
走进腾冲社区居委会,可以看到一幅更新至8月4日的网格图,标注着病例出现的顺序和位置。陆培浩表示,参照新冠防控经验进行网格管理,每出现一例就标记一处,能及时发现是否有聚集性暴发。经过一个月的防控,单日新增病例已降至个位数。入户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居民对基孔肯雅热认知不足,于是加大宣教力度,并提供免费验血服务,对病例周边50米范围人员进行全覆盖筛查。
7月21日成为疫情转折点,当天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陆培浩认为,这与孳生地清理组的攻坚密不可分。自从发现第一例病例后,每天有8台铲车不停地清理杂草和积水点,蚊虫密度下降了60%。截至8月7日,腾冲社区累计报告509例病例,多数已治愈出院。
这个夏天,灭蚊行动成为了佛山市的头等大事。7月29日,佛山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全市村、社区根据疫情发展程度分为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消杀措施。8月1日,石湾镇街道启动“无蚊小区”专项行动,覆盖179个小区。物业、商户、居民齐上阵,对绿化带、下水道等重点区域进行药物喷洒。有些地方为了发动村民灭蚊,甚至推出补贴安装防蚊纱窗等措施。
关注弱势人群方面,在佛山市禅城区城门头下沉广场和泥模岗公园的凉亭里,约有10位流浪人员在此寄居。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后,爱心人士给他们送来了蚊帐、花露水等。志愿者小白联合数位志愿者,为这些流浪人员送去盒饭、矿泉水和花露水。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活动点的劝导和卫生、防蚊等宣传教育,为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主动救助。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播情况。在我国广东以外的多个地方也发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一些地方针对从佛山返回人员采取了健康监测措施。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顾金保指出,目前防控工作最大的难点是南方多雨的天气,雨水会冲掉喷洒的杀虫剂,使消杀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蚊子传播病毒能力最强的时候是在气温27度左右,因此10月份要特别警惕疫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