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个小区1700多个门禁集体失效 居民安全受威胁!小区里所有的门禁都失效,门幢处于24小时洞开的状态,居民感到不安。8月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万馨佳园的居民汪先生反映了这一问题。事实上,门禁失效不仅发生在万馨佳园,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多个小区的1700余个门禁也同时失效。这些门禁均为2017年川沙新镇为老小区防盗门升级改造时安装的“智慧门禁”,由一家企业负责安装和维护。
这些门禁一直运行良好,但突然失效的原因是川沙新镇决定不再为这批门禁续保。多年来,这些门禁由川沙新镇政府出资维保,成了政府部门的负担。这次门禁失效暴露了政府部门在办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即好事做得越多,包袱越来越重。解决问题的同时,属地政府应思考如何在为小区添置设施时配套相应的移交机制。
在川沙新镇的新川苑小区,居民曾能通过手机轻松打开楼道门。然而,如今万馨佳园小区的90多个门幢中,绝大多数楼道门都敞开着,有些门被石块抵住,有些则用绳子系着。门禁系统上的对讲功能和密码输入功能均无法使用,屏幕显示错误提示。物业胡经理表示,近两个月前的一天下午,小区群突然反映密码开不了门,物业只能将大门打开并断电处理。
万馨佳园是建成20余年的安置房小区,附近的新德佳苑和舒馨北苑等小区也使用同款门禁。这些小区的门禁同样处于瘫痪状态。物业胡经理称,他第一时间联系了维保企业,对方表示维保合同已到期。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门禁的维保费用一直由川沙新镇政府承担,每年每台设备的维保费用为404元。今年5月维保合同到期后,政府未再提出续签。城运中心负责人解释,维保企业在维修响应上越来越不及时,导致投诉增加,政府决定不再付费续保。
尽管维保企业承诺即使不再续保也会保证基本功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舒馨北苑的居民提到,原本可以通过扫描钥匙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开门,现在小程序也无法使用。这表明门禁大规模瘫痪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政府需要在实施实事项目时明确产权归属和管理责任,并建立移交机制。川沙新镇城运中心计划咨询司法所,探讨如何将门禁设施移交给居民,并从小区维修资金或公共收益中支出维保费用。此外,浦东新区建交委曾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建议在竣工验收阶段将接管项目形成清单,并修订管理规约,以确保增量设施项目的后续维护机制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