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秒杀!”“明星同款,白菜价带回家”。如今,合金首饰因其高颜值和低价格成为直播间消费热点。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饰品在后续佩戴中却可能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日,武汉市民胡女士讲述了自己在直播间购买并佩戴合金首饰的糟糕经历。她从7月下旬开始脖子上反复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被诊断为“首饰性皮炎”,罪魁祸首是她佩戴的一款项链。胡女士于今年6月花费199元在直播间购买了这款项链,因其款式新颖、精致小巧而成为夏日最爱,甚至洗澡、睡觉都没摘过。
皮肤科医生解释,胡女士佩戴的合金首饰可能含有镍、钴、铬等重金属,这些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过敏原。夏季人体汗液增多,导致首饰表面少量铬和镍脱落或溶解,皮肤吸收后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灼热感,局部伴有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挠抓后还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化脓溃疡,伤口愈合后会留下瘢痕和色素沉着。医生提醒胡女士摘下项链,并指出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夏季是“首饰病”高发季节,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合金项链。此外,佩戴合金戒指、耳环和手链等佩饰也是引发“首饰病”的主要原因。
合金首饰对佩戴者健康存在威胁,这一结论在今年被知名博主“老爸评测”证实。6月19日,该博主在公证人员监督下,对线上线下8款带有925钢印的银耳饰进行检测,样品分别来自批发市场、网店和商场。结果显示,8款耳饰中有6款为假银针,材质实为铜合金。其中3款镍释放超标,最高的超标61倍,还有一款带钻耳饰镉超标1179倍。镉是世界公认的高毒性重金属,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在人体内几乎不代谢。
这些小首饰中添加镉、铅、镍等有害金属的原因在于它们成本低,镉能使产品光亮好看,铅便于产品造型,镍可让产品更硬更坚固,商家多是有意添加。据材料学专家分析,做耳钉的钪、钍等稀有金属材料,可能来源于各类工业废金属提取。
记者在某黄金品牌直播间看到,备注足金的“一叶暴富”吊坠配银锁骨链售价369元,质保卡印有品牌LOGO。但询问得知,金叶子仅为0.25克,其余材质工作人员避而不谈。另一家珠宝店直播间声称其产品为正品正货,一款名为“爱心捕梦”的s925银心形吊坠从开价795元降至折后的159元,在工作人员带动下,不到一分钟就有228人下单。还有一款“路路通”饰品1元秒杀,限购300单,营造出紧张抢购氛围,众多观众纷纷下单,瞬间售罄。尽管每个直播间都承诺“保证正品,假一赔三”,但消费者拿到手的无证或标示模糊的金属饰品,若不经专业检测,根本无法知晓真实材质。
如何才能买到让人放心的首饰?专家建议少选镀镍、铬的合金首饰;避免购买低价金属首饰,因其大多选用黄铜合金,可能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属;尽量选购有资质认证的产品,尤其是儿童佩戴的饰品,更要挑选正规商店售卖的正规品牌产品;佩戴后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佩戴并检查饰品材质,防止长时间接触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