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遭3000多条投诉 谁教育了谁 消费者信任危机。近期,针对百果园水果价格昂贵的问题,董事长余惠勇发布了一段回应视频,引发热议。他在视频中表示,商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选择后者。他认为,尽管水果看似平常,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寥寥无几。即便是外观相似的水果,内在品质也可能相差四五倍。市场上,廉价水果供过于求,而优质水果却常常供不应求,这正是其价格偏高的原因。
余惠勇还提到,虽然时常听到顾客抱怨百果园价格高,但他们也拥有数千万忠实会员。如果没有这些真正认可百果园价值的顾客,百果园也难以立足。2025年8月9日晚间,#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词条冲上热搜。一些网友纷纷给出了“你赚我钱还想教育我”、“不迎合就算了,又不是没地方买水果”、“市场会给它答案”等回应。甚至有网友讽刺称,百果园这是在“教消费者认清自己穷”。
与此同时,百果园各地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触碰底线。2024年3月,湖北经视《3·15我们在行动》节目曝光了百果园武汉一门店的违规操作。记者暗访发现,店员将部分腐烂的苹果处理后制成高价果切拼盘,并将隔夜水果存放冰箱,次日充当鲜果售卖。事件发酵后,百果园发布声明称,虽是个别门店问题,但同样凸显出公司管理的漏洞和瑕疵。截至声明刊发时,未发现同类问题。
事实上,早在2022年5月,百果园就曾因两家门店将变质水果做成果切登上过热搜。彼时,上海市消保委还指斥其一味追求扩张速度,疏于对加盟店的管理和监督。2025年8月11日,正经社分析师在黑猫投诉上输入“百果园”,相关的投诉超过3000条。其中,售卖腐烂变质水果且不退款、缺斤少两等问题较多。
例如,6月7日,一位深圳网友发布投诉称,在百果园购买的榴莲没熟,想到百果园“不好吃可以申请退款”的宣传,尝试申请退款,两天后却被门店直接拒绝,期间无人与其联系。就这样超过了7天,变成了“无法三无退货”,打电话给百果园客服,只是一味和稀泥。该网友称,对百果园已失去信任,要求退还会员费,但百果园却要在扣除消费者会员期间曾经享受的节省金额后,才把剩余会员费折算再退。
另一案例发生在6月21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在棠安路百果园接龙一个4斤99.9元榴莲,6月8日到店核销,因榴莲5斤超重部分补了接近30元,店员告知两天后可开壳食用,开后发现不仅有烂,而且口感特别差,持续联系两天后百果园告知可退回全部款项,一直到6月15日才收到两笔合计90元的款,剩余39元一直未收到,6月16日再次联系百果园,店员告知店长上班处理,持续到20日仍未有结果,20日晚再次联系问结果,店员告知尽快处理但仍迟迟未有回复。6月25日,百果园方面回复称,已安排专员联系但未成功,核实订单已经部分退款成功,无法二次退款。
从市场数据来看,百果园“教育消费者”的效果并不乐观。2024年,百果园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下降高达206.72%;全国范围内关闭了近千家门店,日均关店近3家,有媒体戏称之为把“甜水果”做成了“苦生意”。资本市场上,顶着“中国水果零售连锁第一股”光环的百果园,2023年1月登陆港交所时,市值一度高达90多亿港元,然而,上市当天即高峰,随后一路震荡下行,如今股价已跌至不到2港元/股,市值已在26亿港元左右,蒸发量高达60多亿港元。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消费者不需要被教育成熟,他们只需要品质正常、价格公道的好水果。当余惠勇下次再谈“教育”,或许该多看看自己门店的监控录像——那些被店员削去霉斑的苹果,正在教育整个市场何为真正的商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