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报道,英伟达和AMD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了一项协议,为了获得芯片出口许可证,这两家公司同意将其在中国的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分析认为,这种安排可能会导致英伟达和AMD将成本转嫁给中国消费者,提高H20、MI308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综合成本。这会压缩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的利润空间,并促使这些公司增加对国产解决方案的投资,加速AI算力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
如果类似的“收入分成”模式扩展到高通、英特尔等其他美国企业,那么所有美系芯片可能面临10%至20%的“贸易租金”。这种风险将推动国内企业在IT采购时优先选择非美国供应链,类似于2019年后的“去A化”趋势。
目前,昇腾、寒武纪、沐曦、海光信息等国内厂商正在努力追赶英伟达的技术水平。未来12个月将是这些国产AI芯片厂商抢占互联网大厂验证窗口的关键时期。
光大证券预测,随着中国AI芯片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加快,到2026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GPU、FPGA等高算力芯片将成为替代的关键。这一趋势将带动全产业链出货量的增长,关注AI算力产业链上的AI芯片、电源设备、CPO(光模块)、PCB、液冷、交换机等各细分环节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