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霍州报道,日本媒体8月12日报道,日本近期百日咳持续蔓延,今年以来全国累计病例数已超6万例,为2018年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的最高值。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目前暂不清楚该国百日咳近期持续高发的具体原因,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疫苗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手段,但日本近年来疫苗接种率可能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在确诊的百日咳患者中,完成四针基础免疫的比例仅为31%。此外,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期有限,一般3-5年后抗体水平就会下降,12年后几乎消失,若未及时加强接种,人群对百日咳杆菌的免疫力会降低。
此次百日咳疫情中,出现了部分病例对抗生素治疗没有反应的情况,这意味着百日咳杆菌可能发生了变异,产生了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疾病的传播风险。
日本社会普遍因花粉症、流感等原因习惯性佩戴口罩,新冠疫情后更是如此。长期佩戴口罩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缺乏与外界病原体的接触,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记忆”,出现“免疫落差”,进而使抵抗力下降,更易感染百日咳杆菌。
日本在某些时期出行旺季人口流动性增加,景区、交通工具等场所人群聚集,为百日咳杆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日的医疗体系在流感季等时期就常面临床位不足、医护人员感染、药品短缺等问题。面对百日咳大流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能力有限,难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
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尤其对婴幼儿威胁较大。普通人可通过以下措施科学预防,降低感染风险:
一、接种疫苗:最核心的预防手段
基础免疫:
婴幼儿是百日咳的高发人群,需按国家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我国目前采用“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基础免疫为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加强1剂,完成全程接种可有效建立免疫保护。
加强免疫:
百日咳疫苗的保护力会随时间下降(一般3-5年后抗体水平降低),青少年、成人(尤其是与婴幼儿密切接触者,如父母、保育员)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加强针(如“百白破”加强剂或“Tdap”疫苗),减少传播给易感人群的风险。
特殊人群:
孕妇可在孕期晚期(27-36周)接种Tdap疫苗,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提供出生后短期内的被动免疫保护。
二、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戴口罩: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病菌),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地铁、商场、医院)或接触咳嗽、流涕患者时,应规范佩戴口罩,减少吸入病菌的可能。
勤洗手:
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需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社交距离:
与有呼吸道症状(如持续咳嗽、喘息)的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密切接触;若自身出现咳嗽,应主动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防止病菌扩散。
三、加强环境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
室内(尤其是家庭、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患者居住或停留过的环境,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如桌椅、门把手),降低环境中病菌残留。
避免聚集:
在百日咳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若出现病例,应及时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