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一老人浇菜地时失足坠落百米深沟,无法动弹。消防接警后携装备深入沟底,将老人抬上担架。面对陡坡,救援人员精准操作,缓慢提拉转运。历经3小时,成功将老人营救至安全区域,转交给120医护人员救治。
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2名消防员携带绳索、担架、急救包等装备赶赴现场。抵达山脚后,消防员发现事发地是一处近乎垂直的断崖,坡度超过70度,且夜间气温骤降,沟底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徒手攀爬几乎不可能。“必须用绳索系统垂降下去,才能接近老人。”现场指挥员迅速制定救援方案。
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小张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他系好安全绳,在队友的牵拉保护下,踩着湿滑的岩壁缓缓向下移动。下降过程中,锋利的岩石不断划破防护手套,带刺的灌木勾住救援服,每下降10米都要耗费极大体力。经过40分钟的艰难垂降,小张终于抵达距离老人约5米的位置,此时他才看清:老人蜷缩在平台上,右腿扭曲变形,额头有明显伤口,因疼痛和寒冷不停颤抖。
“大爷别怕,我们来救您了!”小张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小心翼翼地跨过碎石靠近,用急救包为老人包扎伤口、固定伤腿。由于老人意识尚清醒,消防员决定先通过绳索将保温毯和葡萄糖水传递下去,为老人补充体力。随后,另外两名消防员相继垂降到位,三人合力将老人轻轻抬上多功能救援担架,并用束缚带固定,防止搬运过程中二次受伤。
最艰难的环节是将老人抬升上崖。沟底至地面的百米距离里,消防员们分三段接力:沟底两人托举担架保持平衡,中间4人在岩壁突出处设置支点调整方向,地面6人匀速牵拉绳索。上升过程中,担架多次碰撞岩壁,消防员们便用身体充当“肉垫”,硬生生护住担架。“脚下踩稳!左边绳收紧!”指挥员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手掌被绳索勒出深深的红痕。
经过整整6小时的连续救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雾气时,被困老人终于被安全抬上地面,随即被等候的救护车送往医院。经检查,老人右腿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因救援及时未危及生命。
“要不是你们,我爹肯定……”老人的儿子握着消防员冻得发紫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而消防员们只是简单清理了伤口,便又匆匆赶往下一个警情——他们的救援服上,还沾着沟底的泥土和血渍,那是与死神赛跑留下的勋章。
这样的救援,在消防员的日常中并不罕见。无论是深沟悬崖、洪水烈焰,他们总能用专业与勇气,在绝望中开辟生路。正如一位消防员所说:“我们多快一秒,群众就多一分希望。”这分坚守,藏在每一次逆行的背影里,刻在每一道护民平安的伤痕中。